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8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美国的弹道导弹防御新策略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由美国国会1999 年3 月决定加速发展“最具前途”的高层战区 导弹防御系统, 所以有关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的新策略近期成了全球讨论的热点。文章从描述 美国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基本配置和拦截试验出发, 简要介绍了美国的 弹道导弹防御计划。最后指出, 弹道导弹防御的核心思想是以数量庞大的精确制导武器摧毁来袭弹道导弹, 在战略导弹防御的三个阶段实施反导作战。  相似文献   
12.
根据兵力机动任务对综合保障的实际需求,构建了综合保障能力的评估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分别构建了战斗保障能力、后勤保障能力、装备保障能力以及综合保障能力评估模型。明确了防空兵分队兵力机动实施综合保障的主要内容,较好的解决了防空兵分队兵力机动综合保障评估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分析了“哈姆”反辐射导弹目标特性及破片对其毁伤模式,建立了破片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毁伤效能模型,研究了不同质量破片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的穿透能力和引爆能力。仿真及试验结果表明:单枚破片质量为15g,速度在1700m/s以上,就足以对反辐射导弹战斗部达到解体性毁伤,它为未来反导弹药战斗部设计提供了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舰炮武器系统最大有效射程是指系统在规定的射击条件下,对规定目标,使用规定弹药射击时能达到规定射击效力指标要求的最大作用距离。系统使用不同的弹药对付不同类型目标,最大有效射程是不同的。本文界定了舰炮武器系统最大射程和最大有效射程的关系,从舰炮武器系统弹丸存速、毁伤能力、系统精度及系统稳定性等方面入手,分析了影响系统对空和对海(岸)最大有效射程的各种因素,并提出了确定最大有效射程的方法和准则,为舰炮武器系统设计及使用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5.
空地通信信道仿真是通信系统仿真的一个重要方面。在研究接收信号包络分布和多普勒功率谱的基础上,综合分析路径损耗、信道时延、多径衰落和信道噪声对信道的影响,针对静止信道和移动信道,分别提出了信道模拟器的设计方案,并通过计算机仿真验证了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6.
为了研究舰空导弹对超音速反舰导弹的拦截效果,首先建立了真比例导引舰空导弹的三维矢量拦截模型,在分析反舰导弹弹道特点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其在巡航段、机动段、比例导引段和跃升俯冲段的三维弹道模型,然后仿真了舰空导弹对处于上述四个阶段的反舰导弹的拦截弹道,对比分析了不同阶段目标机动对舰空导弹过载性能的要求,以及对脱靶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拦截机动段和跃升俯冲段难度要比另外两个阶段更大,如果时间允许最好在巡航段和比例导引段进行拦截。  相似文献   
17.
为了真实地模拟海底背景,提出了一种适用于探雷声纳模拟训练的背景图像仿真快速实现方法,该方法将声波照射三维起伏海底掠射角的随机性体现在海底底质的比例系数中,可以逼真地仿真出各种起伏海底的背景图像,仿真计算时间小于探雷声纳最小重复周期,满足了探雷声纳模拟训练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针对现代战争中空防对抗过程的复杂,分析了现代作战条件下空袭与防空作战的主要特点,建立了基于时滞的现代空防对抗兰彻斯特方程模型,给出了该模型参数的求取方法,并进行了算例仿真分析,得到了有价值的仿真结果,为现代空防与防空作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9.
加强重点学科建设促进高校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科建设是高等教育工作的核心任务,针对高校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学术带头人的培养及资源配备等,实现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本文从对如何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推动教育改革,提高办学质量水平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从战场环境、空袭目标特性、舰空导弹武器系统的性能三个方面研究了杀伤区远界。首先利用综合信干比与最小可检测信噪比的关系建立了压制式干扰条件下制导雷达的探测距离模型;然后利用杀伤空域坐标系与攻击平面坐标系的关系,针对不同特性的空袭目标,分析了求解杀伤区远界的方法;在对垂直发射型舰空导弹弹道进行假设的基础上,利用比例导引弹道模拟了舰空导弹的飞行过程。仿真结果表明,该模型能较好的模拟舰空导弹的杀伤区远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