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37篇 |
免费 | 10篇 |
专业分类
147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1篇 |
2021年 | 2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5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4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2篇 |
2011年 | 10篇 |
2010年 | 3篇 |
2009年 | 13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6篇 |
2006年 | 3篇 |
2005年 | 5篇 |
2004年 | 4篇 |
2003年 | 3篇 |
2002年 | 2篇 |
2001年 | 1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1998年 | 4篇 |
1996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2篇 |
1992年 | 1篇 |
1990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Erin D. Dumbacher 《The Nonproliferation Review》2013,20(3-4):203-222
ABSTRACTAn arms race in cyberspace is underway. US and Western government efforts to control this process have largely been limited to deterrence and norm development. This article examines an alternative policy option: arms control. To gauge whether arms-control models offer useful lessons for addressing cyber capabilities, this article compiles a new dataset of predominantly twentieth-century arms-control agreements. It also evaluates two case studies of negotiated agreements that regulate dual-use technologies, the 1928 Geneva Protocol prohibiting chemical- and biological-weapon use and the 1944 Chicago Convention on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The analysis underscores the limits of norm development for emerging technologies with both civilian and military applications. It finds lessons for developing verifiable,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mechanisms for cyberwarfare in the regulatory model of international aviation. Conventionally, arms-control agreements take advantage of transparent tests or estimates of arms. To restrict cyberwarfare activities, experts and policy makers must adapt arms-control models to a difficult-to-measure technology at an advanced stage of development and use. Further investigation of international regulatory schemes for dual-use technology of similar diffusion and development to the internet, such as international civil aviation, is needed. 相似文献
22.
TAU和SA是顶层设计领域广泛使用的成熟商业软件,具备对体系结构部分模型进行验证的能力。在分析体系结构验证的概念及验证内容的基础上,较完整地从语法层、语义层、语用层三个层次提出了基于TAU和SA的体系结构验证方法。以无人机侦察系统体系结构验证为例,说明了TAU和SA在状态图可达性验证和作战规则合理性验证上的有效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23.
基于Xilinx公司的Virtex-5系列FPGA开发板,采用VHDL硬件描述语言,并运用模块化的设计理念,参考TCP_IP协议栈的工作机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具有接收确认及漏发重发功能的可靠的UDP_IP网络通信协议栈。同时,设计并实现了一个以太网控制器,该控制器与UDP_IP协议一起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通信链路协议。经过上板测试验证,该通信协议栈能正确高效地完成网络数据的发送和接收等工作,且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24.
25.
26.
为了提升网络隐写方法中秘密信息隐蔽传输的安全性,研究了携带诱骗信息的多层网络隐写方法。方法分为两层,高层方法用于携带诱骗信息欺骗检测者,低层方法利用网络协议栈纵向多协议之间的关系编码秘密信息,实现隐蔽通信。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在保证隐写带宽的同时,确保了秘密信息传输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7.
星载无线数据网络可以解除航天器内错综复杂的线缆网的束缚,是航天器轻小型化的重要技术储备。旨在替代航天器内现有的点对点三线制的低电压差分信号线缆,提出了一种基于脉冲超宽带(IRUWB)技术的星载高速无线数据网络的设计方案,并重点介绍了高速无线网络协议的设计和实现。网络协议设计参考了美国军用数据总线标准MIL-STD-1553B协议,采用时分制指令响应机制,按物理层、链路层、网络层和应用层进行了详细说明,以适应星载高速率无线数据传输的要求,具有灵活性高、可靠性高、扩展性高的特点。网络协议的IP核经过地面演示系统进行验证,实验测得应用层数据传输的误码率小于10-9。 相似文献
28.
为减少远程Cache访问延迟,提高共享存储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新的基于程序内在写突发特性的最后一次写访问预测方法,并对一个具体的目录协议进行了改造,以支持该预测方法。通过预测Cache块的最后一次写访问并提前对其进行降级,处理器能直接从主存中读取数据,从而减少了远程Cache访问所需的一个网络跳步数。与当前基于指令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能极大减少存储开销。基准测试程序的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能获得83.1%的预测准确率,并且能提高8.57%的程序执行性能,同时与基于指令的预测方法相比,该方法能分别减少历史踪迹表69%的存储开销和签名表36%的存储开销。 相似文献
29.
针对定向毫米波网络各节点间无波束方向先验信息导致邻居发现困难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盲交汇算法的邻居发现协议,推导了邻居发现过程中时隙长度、波束个数与邻居发现时间之间的理论关系.进一步,为了缩短邻居发现的时间,在盲交汇算法的邻居发现协议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位置预测的邻居发现协议.仿真结果表明,基于盲交汇算法的邻居发现协议的最长邻居发现时间小于无协调的定向邻居发现协议,波束个数N接近2n(2n-11,n∈Z)时,平均邻居发现时间低于无协调的定向邻居发现算法.此外,基于位置预测的邻居发现协议可以有效缩短邻居发现时间. 相似文献
30.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企业的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以自动化流程为核心理念的工作流管理系统应用越来越普及,对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可靠性和正确性要求也越来越高。提出了一种工作流建模时的验证方法:在工作流管理系统的工作流建模环境中加入流程验证模块,对建模过程中可能产生的错误进行验证,进而建立简洁实用的流程;通过分析流程中的异常和失败的类型,增强系统的纠错能力,减少引擎处理的压力;对有着特殊应用的建模过程,能够方便地添加自定义的验证条件,为流程的正确运行提供有效的保障;向基于规则化的工作流系统提供建模完整性的方案,获得系统工作流的稳健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