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4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付征南 《环球军事》2010,(13):37-39
2010年5月24日,美国国防部长盖茨宣布拟提名现任驻伊美军司令雷蒙·奥迪尔诺接替詹姆斯·马蒂斯出任美国联合司令部司令,这位剃蓄光头、身材高大,气质和作风都颇似二战名将巴顿的美军反游击战专家入主美军战法研究与理论创新中心——联合司令部之后,将会为美军带来何种新气象已成为许多人关注的一个焦点。  相似文献   
2.
黄俊 《国防》2010,(2):71-71
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总结出一套独到的作战经验,受到包括巴顿等众多名将的推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指挥员在战场上要“靠前指挥”。隆关尔认为,指挥员应当具备“骑士风度”,在战场上要亲临前线指挥,以大无畏的精神鼓舞军队士气。  相似文献   
3.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曾被人们誉为“热血豪胆”的沙场勇士,他不仅具备了一个高级将领所应具备的一切优秀才能,而且有着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和鲜明的个性。 他就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 西点军校战术系的杰出人才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富贵之家。在他的家族前辈中,曾有几位为国家立过突出战功的英雄。小巴顿十分崇敬他们,渴望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尝试英雄人生的  相似文献   
4.
《兵团建设》2012,(21):51
巴顿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位著名的美国将军。他作战勇猛,性情幽默,即使在最困难、最危险的时候,浑身也洋溢着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参战较晚。美国刚参战的时候,由于一些新入伍的年轻士兵缺乏作战经验,加之当时德军在北非取得了一连串的胜利,且被渲染得神乎其神,因此,美军的士气比较低落,普遍存在着不同程  相似文献   
5.
乔良 《国防》2009,(12):68-71
我不知道当我打算逐一清理脑海中那些世界名将的印象时,为什么第一个想到的会是这个人?  相似文献   
6.
夏凉  李荣国  周洪波 《国防》2007,(6):71-71
1912年,时任美国陆军少尉的巴顿到法国旅游.法国的曼恩-卢瓦尔省古老的昂儒城及其周围的乡村,曾经是富尔克尼拉与英国亨利一世为占领曼恩-卢瓦尔省而进行长期战争的地方.  相似文献   
7.
王世虎 《政工学刊》2014,(10):88-88
乔治·巴顿中校是美国陆军史上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专家之一。1988年,巴顿接到国防部的紧急传唤,接受了研制MIA2型坦克防护装甲的任务。这是一种新型的高端武器,为了使研制出来的装甲性能更高、质量更好,巴顿请来了一位特殊的帮手——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的工程师迈克·马茨。但巴顿请马茨来,并不是要他和自己一起做研究的,而是要他来搞破坏。因为马茨是著名的破坏力专家,在军事领域,他们俩简直就是“死对头”。两人各带着一个研究小组,巴顿带的是研制小组,主要负责装甲的研制和防护;而马茨带的则是破坏小组,专门负责摧毁巴顿研制出来的装甲。  相似文献   
8.
艾森豪威尔与巴顿是家喻户晓的著名美军将领,俩人从1919年相识并结下深厚友谊到1945年8月彻底决裂,他们的友谊经历了26年的风风雨雨。巴顿年长艾森豪威尔5岁,出身于美国的豪门贵族,热爱读书、运动,为人大方、热情,充满活力。他所代表的是一个典型的在战场上冲锋陷阵、宁可战死沙场亦不愿苟且偷生的血性军人形象。艾森豪威尔则出身平民,没有任何军界与政界背景,完全靠自己的拼搏才在军中站稳了脚跟。他待人宽宏大度,办事谨慎,与人交往总是谦逊有礼,他在美军中树立的是典型的儒将形象。俩人出身和生长环境的不同,造就了他们性格上的差异。巴顿…  相似文献   
9.
乔良 《国防》2011,(1):73-76
乔良少将是我国著名军旅作家、军事理论家、评论家。1999年,他与王湘穗合著的军事理论著作《超限战》一书出版,在中外军事理论研究界引起震动和广泛探讨;2007年,在央视"百家讲坛"节目主讲《新解三十六计》。2011年,本刊将继续独家连载乔良将军的最新战史心得《阅读名将》系列文章。  相似文献   
10.
巴顿将军是二战时期的美国名将,善于以他自己的尚武精神去激励部下。他在诺曼底登陆前对第三军团将士的动员演讲中,充分展了他的军事思想和语言风格。他那血性激扬的战前动员,通过“明确军队使命和目标”、“做好战士动员激励”、“强调军队内部分工合作”、“拉近指挥员和士兵的距离”的精采演讲,点燃了士兵的血液,成功地激励将士们英勇杀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