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福建属亚热带气候,认为仅适于欧美种葡萄种植,为了探讨优质欧亚种种植技术,于1999年初引进美国红地球700株,采用塑料大棚避雨栽培,共建8个大棚,面积3.4亩。2000年8月成熟,长势良好,充分表现红地球优质特点。现将红地球的引种表现及早期栽培技术总结如下: 一、栽培方法: 1.建立塑料避雨大棚,棚宽6m,高2.8m,两旁距地面 1.6m上面,遮盖聚乙稀薄膜。 2.架式:棚内种植二行,行距3m,株距1m,每6m埋1水泥柱,柱高1.8m,距地面一米拉一道铁丝,柱上吊二条镀锌管,下臂80cm,上臂120cm,两旁各拉一道铁丝。(见图1) 3.整形:采用Y形,定植当年,培养  相似文献   
2.
本文总结了孙中山在领导同盟会早期武装斗争中所提出的“建立起点 ,张威四方”、“一地发难 ,全国响应”的军事战略思想 ,分析了北伐战争中建立革命根据地与采取城市进攻战略的军事实践意义 ,在此基础上 ,阐述了孙中山的军事实践与战略思想 ,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在武装斗争战略指导上的积极作用与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3.
导弹预警卫星是一种监视、发现和跟踪敌方弹道导弹而早期报警的遥感类侦察卫星,所以在反导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这种卫星不受地球曲率的限制,居高临下,覆盖范围广.在外层空间监视区域大,不易受干扰,受攻击的机会少,提供的预警时间最长,因而是目前预警技术发展的重点。它大多数采用运行在距地球3.6万千米地球静止轨道,若沿赤道120°间隔放置3颗卫星,则地球低纬度地区的任何地方都可置于预警卫星的监视之下。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空气采样早期探测系统的原理,通过将其与常见的常规探测器相比较,充分探讨了不同探测环境下的优越性所在。其中,着重分析了其极早期报警、准确探测火灾、不产生误报的特点。通过对空气采样早期探测系统在国外发展历史的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认为这种探测方式将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并会根据我国的国情不断继续发展完善。  相似文献   
5.
用矩阵法FTA 进行非单调关联系统的早期不交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带有重复事件的非单调关联系统故障树,定义了非单调关联系统的割集矩阵及不交化最小割集矩阵,利用矩阵变换实现故障树的早期不交化,从而为求解复杂非单调关联系统,解决其NP困难问题,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6.
我的爷爷李翔梧是中共早期中央军事部领导机关的主要工作者之一.后来曾历任中央军事部副秘书长、红5军团政治部秘书长、红13军政治部主任、红14军政治委员、中国工农红军总政治部敌工部长、宣传部长等重要领导职务.  相似文献   
7.
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期与早期教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要遵循人的身心发展规律,才能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要充分、有效地发挥教育的主导作用,就必须掌握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并科学地实施关键期教育。  相似文献   
8.
反弹道导弹的预警系统是用于早期发现攻击的弹道导弹、测定弹道参数、判定发身阵地和导弹将要攻击的目标,为国家战略防御决策提供预先警报信息的系统,弹道导弹预警系统是反弹道导弹战略防御体系中预警系统、指挥控制系统、拦截武器系统三大支柱之一。  相似文献   
9.
10.
中国共产党从创立到国民革命失败,以1924年第一次国共合作建立为分界点,其对军事理论的探索大体上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国共合作建立前,党虽然没有从事具体的军事活动,但却对无产阶级的暴力革命观和战争观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共合作建立以后,党结合国民革命战争的实践,进一步对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重要性、工农武装的重要地位及革命军队的建设理论等军事理论的若干基本问题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中国共产党早期对军事理论的探讨,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奠定了基础,对后来我党独立领导军事斗争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