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3篇
  免费   0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8篇
  2012年   21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郭晨峰 《军事史林》2008,(12):49-50
抗美援朝战争的滚滚硝烟已消散了半个多世纪,而一些当年战争的亲历者都成了耄耋老人。不久前,笔者走访了河北省高碑店市田庄的高福祥老人,通过其讲述自己赴朝作战的一些往事,再现当年我中华好儿女不畏强势、保家卫国的情景,感人至深。  相似文献   
2.
他们从断壁残垣间、从倒塌废墟里,从深山密林中,协助当地政府搜救转移群众3000多人;他们不漏一户,不拉一人,不留一角地进村入户救助群众7000多人次;他们从保障自己的物资中挤出干粮、矿泉水、药品、照明灯、雨衣等13000多件送给受灾人民群众,还协调10多吨大米分发到灾民手巾。1103名群众代表签下名字、摁下红手印,见证了他们——成都市金牛区百余名民兵的救助行为。每一个红手印,都有一段感人故事;每一个红手印,都是一片  相似文献   
3.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可以是恬淡祥和的,可以是温暖雅致的,而对于河北省海兴县张凤鸣老人来说,他的夕阳生活却与一座陵园朝夕相伴!而今86岁的张风鸣老人出生于海兴县的曹庄子村。1938年,张凤鸣的大哥张鹤鸣参军走上了抗日战场。1942年,在大哥的影响下,年轻的张凤鸣就参加了革命。后来,弟弟在张凤鸣的鼓励下,也参加了革命队伍。张凤鸣先  相似文献   
4.
从吉林老家到辽宁滨城,从大连海岛到丹东边防,一位忠贞不渝、自立自强的边海防军人的妻子,以对丈夫、对家庭、对国家的至爱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参谋长王贵全的妻子伊冬梅。相夫教子,甘当内助,勇挑家庭重担伊冬梅原本在市政企业里有份儿比较舒适优越的工作,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  相似文献   
5.
今年68岁的郭庆丰,退休前是农九师163团的一名干部。退休后,他担任该团金边社区党支部组织委员、小区区长,时常帮助有困难的人。郭庆丰的邻居秦万金是一位80多岁的老人,儿女都在外地工作,虽说都很孝顺,但是只有节假日才能回家来看望父亲。平日里,照顾秦万金,便成了郭庆丰生活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6.
《政工学刊》2010,(3):79-79
上海闸北区的百岁老人包廷琴,向记者讲述了她的长寿之道。 一是性格乐观,笑口常开。老人耳朵不好,听不见别人说话,但一见对方开口,她就会乐呵呵点头。包廷琴的女儿透露,老人没有“隔夜愁”,遇到烦心事,总是睡一觉起来就全消散了。  相似文献   
7.
刘敏 《兵团建设》2012,(6):42-43
3月7日,新学期伊始,农八师一三六团何淑珍老人把300元钱送到团妇联,委托工作人员把钱送给团场的优秀贫困生。"帮助别人,我的心情好。"笔者在何淑珍家采访时,老人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话。今年75岁的何淑珍家住一三六团团部,家中摆放的还是几十年前的老家  相似文献   
8.
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有一个朝鲜族"阿妈妮"和一群汉族的"兵儿子",他们延续了27年"母子情"的故事早已成为佳话。今年的9月3日,在建州60周年之际,我们来到芦果边防工作站所辖的芦果村,见到了这位朝鲜族"阿妈妮"——金顺今老人。  相似文献   
9.
54年来,北京军区某装甲旅坦克十二连官兵用真情温暖了一颗颗孤独的心,演绎了一段段动人的亲情故事——近日,北京军区某装甲旅坦克十二连刚从基地学习回来的王宇等4名列兵,来到唐山市玉田光荣院,与19名革命老人认亲,并郑重地将自己的名字写入《红家谱》。一等功臣撰写的《红家谱》1958年底,坦克十二连304车的4名老兵外出执行任务时发现,营区4里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