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9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49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在新疆广袤的大地上,生长着无数生机勃勃的天山雪松、绿洲白杨、戈壁红柳和沙漠胡杨。它们既有鲜明的坚强、挺拔的共性,又有独特的风姿,成为新疆精神的代表。兵团精神与雪松精神、白杨精神、红柳精神和胡杨精神具有天然一致性,充分体现了这四种精神的品质特性,其主要内涵是对四种精神品质的阐发和表述。新形势下,只有不断地从四种精神中吸收新的养分,兵团精神才能更好地适应新时代的要求,才能更有利地推动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相似文献   
122.
河静 《军事历史》2004,(6):61-62
成都军区第三任司令员梁兴初在红军长征中任红1军团直属侦察连连长,作为军团部队前卫,一路担任侦察探路任务。尤其在甘肃南部,梁兴初率侦察连化装进入哈达铺镇,找到登载陕北红军活动消息的报纸,为党中央、毛主席正确决定红军长征的落脚点做出了贡献。 1935年9月的一天,侦察连正在吃午饭,  相似文献   
123.
侯飞 《政工学刊》2006,(10):10-11
1936年11月,毛泽东在陕西保安会见红二、四方面军部分领导同志时,高兴地赞扬红二方面军在长征中为中国革命保存了大量有生力量。他说:“你们一万人,走过来还是一万人,没有蚀本,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是一个大经验,要总结,要大家学。”尽管如此,红二方面军在整个长征过程中也还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和牺牲的,共减员约一万数千人。显然,如果不扩红,红二方面军极可能在到达目的地之前就损失殆尽。正是由于红二方面军在长征途中,广泛地开展扩红工作,才保存了有生力量,胜利到达了陕北。广泛开展群众工作动员工农群众参加红军扩红工作,从本质上讲就是群…  相似文献   
124.
毛泽东同志在总结长征胜利经验时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我们缅怀先辈业绩,重温长征胜利的历史经验,对于激励全军广大共产党员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实践意义。一、理想信念是长征胜利的精神支柱。弘扬长征精神,永葆党员先进性,必须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长征途中,敌人的围追堵截,自然条件的险象环生,党内分裂主义的干扰,都没能阻挡红军胜利地实现战略转移。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有马克思主义信念,有共产主义信念”。红军长征胜…  相似文献   
125.
张统兴  齐雨 《国防》2006,(12):21-21
为纪念《国防教育法》颁布6周年暨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日前,北京密云县人武部在全县开展了“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全县共有160余家单位参加了竞赛,上交答卷3万余份。长期以来,密云县人武部为确保国防教育的连续性和有效性,坚持从制度建设入手,健全组织,完善机制,针对县域特点,注重教育实效,把国防教育与重大节日的庆祝活动结合起来,与机关、企业的各类培训结合起来,与思想教育和各种公益活动结合起来,提高了国防教育的整体效益。(张统兴齐密云县人武部开展“全民国防教育知识竞赛”活动@张统兴 @齐雨  相似文献   
126.
《兵团建设》2006,(12):43-44
1933年9月,蒋介石纠集近百万兵力,分东、西、南、北4路进攻中央苏区,妄图消灭中央红军,摧毁中央革命根据地。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在党内占据了统治地位,加上共产国际军事顾问李德的错误指挥,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中央主力红军和中央党政军机关被迫进行史称“长征”的战略大转移。  相似文献   
127.
张军贤 《国防》2006,(5):80-82
1934年10月,中央红军由于没有能够打破敌人的第五次“围剿”,为了保存力量,建立新的根据地,以开创发展的新局面,被迫实行战略转移,开始了万里长征。10月17日,彭德怀指挥红三军团担任中央红军右翼,乘弥漫大雾渡过于都河,踏上了漫漫长征路。血战湘江在红军相继突破国民党军的三道封锁线后,蒋介石慌忙调数十万军队沿湘江两岸构筑第四道封锁线,企图将红军歼灭在湘江以东地区。如果继续向湘江行进,红军势必会陷入敌人重围之中。在这种情况下,彭德怀提出应力避与敌人在湘江一带决战,要在灵活机动中消灭敌人,迫使蒋介石改变部署。但是,这个建议被“…  相似文献   
128.
张军贤 《国防》2006,(7):80-83
王稼祥是长征实现从失败退却向主动转移的关键人物。1934年10月,王稼祥带伤参加长征。他积极提议召开会议,纠正中央军事指挥上的错误。在遵义会议上,他对确立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发挥了重要作用。随后,他积极协助毛泽东、周恩来指挥红军军事行动。红一、四方面军会合后,王稼祥积极宣传中央北上的战略方针,维护全党全军团结,同张国焘分裂主义活动进行了坚决斗争,终于使红军转危为安,胜利地完成了战略转移任务。担架上的“阳谋”1933年4月,在中央苏区第四次反“围剿”中,王稼祥身负重伤。由于当时苏区医疗条件差,无法把残留弹片全部…  相似文献   
129.
这是长征系列火箭第103次发射,也是"长三甲"系列火箭第15次发射。无论研制队伍还是发射测控队伍,都是身经百战,胸有成竹。然而,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次发射月球探测器,也是我国迈向深空的第一  相似文献   
130.
胡主席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深刻指出:“建设一支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革命军队.是革命的依托、人民的希望.”这一重要指示,精辟概括了人民军队的优良传统.深刻揭示了人民军队的本质特征和军队建设的客观规律.鲜明提出了党在新时期对人民军队建设的最高政治要求。听党指挥是我军性质决定的、是我军永远不变的军魂名落实胡主席的指示.就要切实筑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