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方式: 共有3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81.
施普选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1998,(1)
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我党第三代领导核心,针对我军在新时期正规化管理领域的新特点,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为我军实施正规化管理指明了方向。我们应当认真研究江泽民军队正规化管理思想的基本内涵,并运用于我军管理实践,以提高军队正规化管理的整体效益。江泽民军队正规化管理思想的重要表现形式,一是管理者素质,它是正规管理的主体要素;二是管理法规,它是正规化管理的根本要素;三是管理方法,它是正规化管理的基本要素。 相似文献
82.
唐志龙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5):11-13
科学世界观与方法论的高度统一 ,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之一。我党历史上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历来十分重视并大力倡导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方法论 ,坚持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 ,去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及其理论创造。江泽民同志最近提出的关于我党要始终成为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三个代表”光辉论断 ,正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总结我党伟大斗争实践所得出的科学结论 ,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科学的方法论原则。一、求是性原则 :本质与… 相似文献
83.
余源培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2000,(5):30-33
邓小平同志在改革开放之初提醒全党注意 :“在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以后 ,全党要研究如何适应新的条件 ,加强党的思想工作 ,防止埋头经济工作、忽视思想工作的倾向。”江泽民总书记也一再强调 :“越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越是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认真在思想上确立起这种认识 ,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前提。首先是要辩证地对待经济与政治的关系。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的第二代和第三代领导人在这个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可以概括为 :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 ,因此必须以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84.
江泽民同志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 :“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是提高社会文明程度 ,推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的文化环境有了较大改变 ,这极大推动和保证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高速、健康发展。但是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 ,目前我国的文化环境中也出现了一些文化“滑坡”、人文素质下降等许多令人忧虑的现象。所以 ,要高度重视新时期文化环境建设 ,充分发挥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文化环境是指影响人的思想行为的文化发展的水平与状况 ,它包括国家的统治思想、民族的文化传统、社会的道德面貌、舆论导向、社会风气以… 相似文献
85.
古先光 《军事经济学院学报》2000,(1)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制定21世纪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同时,制定了国防经济发展战略。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要协调发展,国防建设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依托;要确立我国国防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转变国防经济增长方式,改革国防经济运行机制;要把加快国防科技工业发展始终放在首位,制定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战略及长远规划,确立一条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赶、有所不赶,集中力量建设自己的“杀手锏”的国防科技工业战略方针;通过调整国防科技工业结构、加强管理,提高整体效益,加快国防科技工业的战略性改组,实现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军民结合更大发展;要注意研究新时期国防经济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把解决现实问题作为国防经济探索的主战场。 相似文献
86.
87.
2003年初秋的长沙,天高云阔。坐落在这座古城的国防科学技术大学,正以新的姿态向着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迈进的时候,迎来了建校50周年华诞。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亲临学校视察,并在建校50周年庆祝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为这所具有“哈军工”优良办学传统的军队院校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成为全校师生向创建具有我军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奋进的强大动力。 相似文献
88.
江泽民同志非常重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没,他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七一”讲话和党的十六大报告中,都分别以较长的篇幅对我国的文化建设作了系统论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思想。对社会主义文化性质思想的发展 (一)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新概念,体现了社会主义文化民族性思想的新成 相似文献
89.
新时期中央军委三任主席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一以贯之重视武警部队建设,相继作出加强武警部队建设的一系列战略决策。邓小平作出了重新组建武警部队、增加武警部队编制员额的战略决策;江泽民适时调整武警部队领导管理体制,又作出军队和武警部队停止经商活动的决策;胡锦涛提出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武警部队建设的根本性指导思想,推动了武警部队又好又快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0.
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是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是中国共产党的一贯主张和历史重任。以江泽民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 ,面对 2 0世纪 80年代末以来复杂的国际局势和在国家统一问题上出现的挑战 ,贯彻邓小平“一国两制”的方针 ,并提出了一系列促进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的新主张 ,为解决台湾问题的理论与实践注入了新的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