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8篇
  免费   1篇
  2019年   6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4篇
  1998年   58篇
  1997年   48篇
  1996年   41篇
  1995年   110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一位34岁的年轻军人,曾驾驶战鹰在蓝天上翱翔了600多个小时;驾驶军舰在海洋连续航行70多个日夜;在蓝天与大海之间他走过了16年的军旅历程,在绿色的生涯中留下了一道道闪光的足迹……  相似文献   
52.
广东省肇庆市,是著名的文化名城和旅游城市。它不仅有着优美的自然风光,而且还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大革命时期,赫赫有名的叶挺独立团就诞生在这里。当年,叶挺率部奋起北伐,屡建奇功,成为威震中外的“铁军”。近几年来,在这块人杰地灵、山水秀丽  相似文献   
53.
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发生的当天,张学良就想到了中共。在此重大时刻,他需要中共的帮助和支持。 张学良请中共驻西安代表刘鼎给中共中央发电,通报事变经过,邀请中共中央派代表前来西安,共商抗日救国大计。后来,他又与杨虎城联名致电向中共中央提出上述要求。 次日,中共中央举行政治局会议,讨论西安事变的对策及派代表前住西安事宜。会后,毛泽东、周恩来复电张学良:“恩来拟来西安与兄协商尔后大计。拟请派飞机赴延安来接。”  相似文献   
54.
杨虎城,名(?)号虎臣。西安事变前夕,杨虎城任西安绥靖公署主任兼第17路军总指挥。 与张学良联手对蒋介石采取兵谏行动,杨虎城决非一时意气所为,而是其成熟的政治和思想主张所致。早在“九·一八“事变爆发后,深重的民族危机就激发了杨虎城心灵蕴藏的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感。1933年3月,闻知日军向热河进犯,杨虎城坐不住了。他一身戎装,气宇轩昂地赶到石家庄面见蒋介石,慷慨陈词,请缨抗战。 然而,杨虎城受到蒋介石的冷遇。 此后,愤于日军的疯狂侵略,杨虎城又多次致电蒋介石要求将第17路军开赴抗日前线,为民族雪耻。但请战之电如石沉大海,毫无音讯。直到1935年元月,蒋介石才来了作战命令。不过,不是抗日的命令,而是围剿红军、打内战的命令。  相似文献   
55.
近几年来,我们汉中地区和县、市两级国防教育办公室,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紧紧围绕“主旋律”,共唱“一台戏”,高扬国防曲,协力抓落实,在抓全民国防教育的落实中主动当好“主角”,收到明显的效果。 一、强化责任意识,充分认识加强国防教育办公室建设的重要性 国防教育作为全民性和经常性的工作,要落到实处,没有专门机构和专职人员是不行的。我们根据《陕西省国防教育条例》和去年省委议军会议精神,针对过去国防教育组织体系机构虚设、人员虚编、教员虚兼和工作挂“空档”的现象,先后通过地区国防教育委员会和国防教育办公室主任会议,组织学习党中央、国务  相似文献   
56.
集题为《寻找奉献者足迹,寻找中华民族魂》的卡片,是南京政治学院教育学教授樊慕曾的独创。仔细端祥着这一张张经过压膜封装的卡片,便会发现在这每张长16公分、宽12公分的小小天地之间,竟浓缩了人生精华,展示了优秀中华儿女们的风采。您瞧: ——《八路军进行曲》词作者公木教授题词:“信  相似文献   
57.
秀 丽的珠 江逶迤 蜿蜒,向 南汇入 南海。珠 江口外 东侧的 一列突出于大陆的半岛象一幅璀璨的图画,富丽堂皇,在蓝天白云的辉映下尽显东方旃旎风情,她的周围簇拥着错落有致的岛屿和秀丽的天然良港,这就是被誉为“东方明珠”的中国香港。 红香炉·赤柱·裙带路的传说 香港,这是一个多么雅芳的名字!你可知道,有关中国香港的美好称誉和神奇传说是说不完、道不尽  相似文献   
58.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有一位曾被人们誉为“热血豪胆”的沙场勇士,他不仅具备了一个高级将领所应具备的一切优秀才能,而且有着与众不同的成长经历和鲜明的个性。 他就是美国陆军四星上将——乔治·巴顿。 西点军校战术系的杰出人才 1885年11月11日,巴顿出生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富贵之家。在他的家族前辈中,曾有几位为国家立过突出战功的英雄。小巴顿十分崇敬他们,渴望能够在枪林弹雨中尝试英雄人生的  相似文献   
59.
有人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然而,谁都知道,每一位将军首先必须是一名合格的士兵。 ——题记 塞上金秋,迎来了又一个硕果累累的丰收季节。1995年10月21日,宁夏军区历时9个月组织师职以下千名军官分3期进行“重过士兵生活”的正规化集训  相似文献   
60.
南下代价 ——张国焘另立“中央”与红四方面军遭受重挫 对于中共中央要求迅速北上的电令,张国焘均置之不理。他一意孤行地要求红四方面军南下。 1935年9月15日,张国焘发布《红四方面军大举南进政治保障计划》。17日,他又下达所谓“南下命令”:右路军中的第4军和第30军从巴西地区重返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