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71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2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154篇
  2013年   163篇
  2012年   103篇
  2011年   142篇
  2010年   305篇
  2009年   125篇
  2008年   220篇
  2007年   242篇
  2006年   133篇
  2005年   194篇
  2004年   208篇
  2003年   129篇
  2002年   136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11.
《武经七书》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兵学典籍,蕴含着丰富的战场情报准备思想。如,重视战场情报准备的作用,筹划战场情报准备流程,注重发挥战场情报准备最大效用等。以现代军事情报理论为依据,运用现代军事情报学的研究方法,对《武经七书》进行再挖掘,不但有助于进一步研究中国古代军事思想的内涵,也能够促进现代军事情报理论的再发展。  相似文献   
112.
万历壬辰(1592-1598)战争,这场发生在16世纪末朝鲜半岛及所属海域中国、朝鲜联军与日本丰臣秀吉军队之间的战争,在中国史料中一般称为"东征"或"万历援朝战争",朝鲜则称为"壬辰倭乱",日本称为"文禄-庆长之役"。本文对文献中有关"南兵"的信息、南兵将及南兵教师情况进行了系统梳理,对南兵个案研究的新进展进行了介绍,对厘清明朝东征军在这场战争中的地位、作用及东征意义等关系明清易代乃至近代东亚国际关系等重大问题,提供了独特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3.
商务印书馆函授学校英文科在中国近现代成人教育史、职业教育史上都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1921年至1922年期间的《英语周刊》对英文科学员来源地等信息均有着较为详细的记载,弥补了已发现的相关史料的不足,从而可以对其办学效果做出一个客观、精确的评价.通过《英语周刊》的相关记载,可以发现英文科学员来源地范围覆盖区域非常广泛,其学员来源地构成状况呈现出了多元化、多样化的特点.仅仅从学员来源地状况的角度去审视、考察,商务函授学校英文科取得了显著的办学效果,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普通学校教育资源的不足,有力促进了中国教育近代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4.
90年前,中国共产党红军第4军第九次代表大会通过的决议案即《古田会议决议》,全面系统总结了红军创建初期党的建设的基本经验及教训,第一次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关于人民军队党的建设的基本思想,集中体现在坚持党对红军的绝对领导和加强红军党的政治、思想、组织、制度、作风和纪律建设各方面,是党的建设的纲领性文件,在人民军队党的建设发展史上具有奠基性里程碑意义。《决议》开创的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是加强人民军队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的基本依据和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115.
《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导弹和中短程导弹条约》的失效重创了本就脆弱的国际军控体系,对美俄战略稳定和全球军事安全带来消极影响,国际军控合作和全球军事安全迫切需要重构新的军控体系。本文立足当前国际军控现状,在分析美俄“退约”背后各方战略考量及国际军控面临的挑战,如“美国优先”理念下的霸权主义和单边主义、国际军控体系自身的脆弱性和局限性和新军事革命给全球安全增添新的变量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凝聚全球安全共识、以大国责任和义务为基础构建多层次军控体系和以多边军控体系循序推进国际军控进程等措施和建议,以期为推动国际军控合作,建立更为公平、合理、有效的国际军控体系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16.
117.
118.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旗帜。党的十九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论述,提出了许多具有原创性、时代性、指导性的重大思想观点,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党的理论创新成果。《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展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全面系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19.
120.
孔子非常重视《诗经》的教化作用,《诗》教乃是浸润着情意、感通于物我之间的人生艺术.《诗》教之价值在于敦情和意,感发人之意义生命,使人内尽其性、外与物合,将《诗》作为获取功名利禄、推行礼乐教化的工具和手段就流为末用.而《诗》之"情意"机制本于"感通"之道,《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无不浸润着人与人之间共通的感情.具体《诗》教的阶段,孔子在《论语》中两次提到"始可与言《诗》",则修养其心,明"诚"之道,始能学《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