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13篇
  免费   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149篇
  2013年   157篇
  2012年   100篇
  2011年   139篇
  2010年   302篇
  2009年   124篇
  2008年   214篇
  2007年   238篇
  2006年   131篇
  2005年   191篇
  2004年   205篇
  2003年   127篇
  2002年   135篇
  2001年   132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7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1.
姜松 《政工学刊》2010,(4):64-65
“一兔走,百人逐之,非以免为可分以为百,由名之未定也。夫卖兔者满市,而盗不敢取,由名分已定也。故名分未定,尧、舜、禹、汤且皆如鹜焉而逐之;名分已定,贪盗不取。”两千多年前,商鞅在《商君书》中说过,山里的野兔属于无主物,所有权归属未定,谁抓住就是谁的,因此一只野兔出现,百人竞逐;而街市上卖兔子的很多,却连小偷也不取,因为那些兔子的所有权归属已定,谁要擅自拿取,  相似文献   
112.
一个年轻人去拜访一位老画家,他在一幅题为《快乐》的画前凝视了许久,仍不明白这幅《快乐》为何只是在洁白的纸上点缀几朵黑色的大小不一的花儿。老画家看出年轻人心中的疑惑,呵呵笑道:“整个画面是我们的人生,空白处代表快乐,那几朵黑色的花,就是所有的悲伤。”  相似文献   
113.
赵宝云 《军事史林》2010,(11):38-42
日本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政府被迫执行《开罗宣言》及《波茨坦公告》的规定,无可奈何地决定向中国政府正式移交台湾、澎湖列岛主权。8月26日中国战区受降主官、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宣布,台湾、澎湖列岛为中国战区第十六受降区(以下简称“台湾受降区”),  相似文献   
114.
贾辰琼 《军事史林》2010,(12):55-57
电视剧《亮剑》中李云龙曾有过这样一句台词:“当时我的士兵用的都是老套筒、汉阳造,膛线都快磨平啦!”的确“老套筒”、“汉阳造”在当时的抗日战场上已是很老的枪了。八路军手中最好的步枪是从日军手里缴获的“三八大盖”,  相似文献   
115.
偷梁换柱     
张慧 《国防》2010,(3):75-76
偷梁换柱,源出于。换梁易柱”的传说。据说夏桀、商纣两人力大无穷,能够倒拉九牛,换梁易柱。后来,换梁易柱变成了偷梁换柱。如《红楼梦》第九十七回:“偏偏凤姐姐想出一条偷梁换柱之计,自己也不好过潇湘馆来,竟未能少尽姊妹之情,真是可怜可叹。”  相似文献   
116.
时实 《国防》2010,(9):70-72
2010年5月27日,奥巴马政府公布《国家安全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全面阐述美国的安全环境、战略目标、战略任务和战略举措。与布什政府2002年和2006年出台的《国家安全战略》相比,新《战略》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反映了奥巴马政府对布什政府军事、政治、经济、外交等一系列政策的反思。  相似文献   
117.
克劳塞维茨,著有兵学“圣经”《战争论》,被后世尊为西方兵圣。他一生跌宕起伏、坎坷不平,既有身为亲王副官的荣耀,也有沦为法军战俘的悲哀;既有投身军事改革浪潮的兴奋,也有政治上长期失意的忧伤。但是,无论身处巅峰还是低谷,他始终如一,孜孜不倦地学习和研究军事理论,从而逐渐形成敏锐的军事眼光和卓越的理论思维,  相似文献   
118.
一进入泰州海军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指挥一江山岛作战并首次取得陆海空联合渡海登岛作战胜利的张爱萍将军所写的《沁园春》:东海风光,寥廓蓝天,滔滔碧浪。看骑鲸蹈海,风驰虎跃;雄鹰猎猎,雷掣龙翔。雄师易统,戎机难觅;陆海空直捣金汤,锐难当。望大陈列岛,火海汪洋。  相似文献   
119.
1975年10月,周恩来总理在逝世前几个月,特意关照秘书,要他转告上海的《辞海》编辑部,《辞海》上若有杨度的词目,要把他最后加入共产党的事写上。人们感到非常奇怪,一个臭名昭著的“帝制余孽”怎么能和共产党员联系起来?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120.
在抗日战争中诞生的著名歌曲《松花江上》令人心碎肠断,仿佛使我们看到,‘在阴沉天空的背景下,在逃难流亡的人群中,有人深情悲愤地唱着:“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森林煤矿,还有那漫山遍野的大豆高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那里有我的同胞,还有那衰老的爹娘。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抛弃那无尽的宝藏,流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