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69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2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4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68篇
  2009年   60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51篇
  2006年   67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29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6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7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01.
陈文君  李炜 《国防》2009,(11):I0003-I0003
前不久,陕西省国防动员委员会组织全省国防动员系统进行了应急应战一体化综合演练,依托省军区"三网合一"系统,采取网上动员、网上指挥、网上检查、网上观摩等方法,重点演练了紧急征召、保交护路、专家支前、应急救援、  相似文献   
102.
石晓 《国防》2009,(11):10-11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是新形势下国防动员领域面临的一项紧要课题,其主要内涵是从维护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的大局出发,把军地分散的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提高国防动员应战核心能力的同时,全面增强平时应对自然灾害、维护社会稳定、处置各类突发事件、  相似文献   
103.
党国际 《国防》2009,(11):12-14
随着国家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恐怖破坏活动、群体性事件、重大自然灾害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呈多发态势。在应对非传统安全威胁活动中,不仅要启动政府主导的危机应对机制,还要经常涉及武装力量的使用和国防潜力的动员,需要启动国防动员机制,  相似文献   
104.
安徽省地处华东腹地,襟江带淮,既是重要的军事战略通道,也是国家重要的军事科研基地。近年来,安徽省军区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平战一体化为牵引,通过科学定位、统筹需求、优化结构、推进训练转变、实施军民融合保障等举措,努力打造一支能够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具备多样化军事能力的精干管用后备军。近日,记者通过深入采访,探寻到了安徽省军区推进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平战一体化的许多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0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建设迅速发展,城市化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各项事业呈现出了一些新的趋势与特征,给人民防空建设提供了良好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6.
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是国防动员协调处理平时、战时的各种紧急事件的规律性运作方式。新时期,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联动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起来。必须深刻理解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协调联动机制的深刻内涵与构建的重要意义,并找出相应的对策和方法。  相似文献   
107.
本文探讨了雷达组网系统的标准体系,提出了标准体系结构框架,对标准的采用情况进行了介绍,对标准的需求和发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8.
非常规突发事件中军民一体的指挥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军队是我国处理突发事件的主力军。在处理突发事件中,需要构建军民一体的指挥体系。文章从突发事件区域态势感知系统、通信系统、指挥决策系统三个层面描述军民一体化指挥体系的构成。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越来越频发的灾害,使非传统的灾难性安全问题凸显。灾难性威胁急切呼唤民防部门防空防灾一体化。防空防灾一体化是实现人民防空宗旨、全面贯彻人民防空法的需要,使其具有必要性和可行性。国外防空防灾相结合有许多值得借鉴的做法。要实现防空防灾一体化,必须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0.
装备军民一体化保障是当今世界主要国家趋同的政策取向,也是适应未来战争的必然选择。文章认为,装备保障走军民兼容、寓军于民的社会化保障道路,要重点把握全局与局部、计划与市场、竞争与保障的关系,着力营造军民一体化保障的有利环境,完善军民一体化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装备保障力量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