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1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1 毫秒
231.
针对高超声速飞行器逆向喷流介质供应,采用固体药燃烧产生的燃气作为喷流的介质,来减小供应系统的质量与体积。采用数值计算的方法对高速飞行器球头逆向喷流流场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飞行条件下高温燃气对球头热防护的影响。研究表明,采用高温燃气会减弱逆向喷流的热防护效果,但是对比无逆向喷流的驻点热流,最大热流仍然存在大幅度的下降。通过调节喷流压力,在不增加喷流质量的情况下,高温燃气逆向喷流可以取得与常温介质一致的热防护效果。针对6马赫数以上的飞行,现有的固体药燃气温度能够对飞行器头部实现有效的热防护。  相似文献   
232.
为研究振荡运动下立轴水轮机的三维效应影响,采用ANSYS CFX软件三维模拟立轴水轮机在不同展弦下的振荡运动(横荡、纵荡),并与二维模拟的立轴水轮机作对比,通过最小二乘法拟合计算得到水轮机推力和侧向力系数时域结果,分析得到不同展弦比下水轮机阻尼系数和附加质量系数。结果表明:随着展弦比增大,叶轮潮流能的转换效率逐渐增大;三维振荡叶轮的水动力载荷与叶轮展长呈正相关,当展弦比达到10时其水动力载荷及能量转换效率和二维的计算结果相当;三维水轮机水动力系数常数项和阻尼项随展弦比增大而增大。  相似文献   
233.
为探索一种减弱扫掠激波/边界层干扰强度的侧压方式,采用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两道同侧扫掠激波作用下形成的三维平板边界层。对三维边界层的流动机理进行研究,并与相同气流偏转角的一道扫掠激波作用下形成的三维边界层进行定量比较。研究表明,存在两道同侧扫掠激波时,第一道扫掠激波使侧壁附近边界层变薄,进而使第二道扫掠激波与再附形成的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总的效果是两道扫掠激波与边界层的相互作用强度比一道扫掠激波的弱;两道扫掠激波的气流总偏转角与一道扫掠激波的相同,相交后汇聚成的激波强度与一道扫掠激波的基本相同,之前被两道扫掠激波"扫"起来的边界层在汇聚激波作用下还呈现锥形流动,分离线和来流的夹角也与一道扫掠激波的基本相同。  相似文献   
234.
“三维目标”作为2001年“新课改”的核心理念,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被普遍应用,但效果却不明显.究其原因,主要有二:其一,“三维目标”的每个维度存在表述偏差;其二,“三维目标”中三种维度的内在关系相互纠缠.因此,对“三维目标”存在的表述偏差进行了矫正,以便更好地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相似文献   
235.
236.
阐述了再制造工程中反求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应用,介绍了反求技术中几种主要测量方法 的基本原理和特点,并对其精度、速度和适用范围作了分析和比较,同时介绍了三维表面重建的几种常 用方法,提出了反求技术在再制造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37.
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现行机械类课程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运用三维技术改革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的思路,构建了基于三维技术的机械类系列课程体系,并选取教改实验班对机械类系列课程教学改革进行了实践与探索,实现了学院机械类课程教学改革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238.
介绍了高速磁浮列车气隙磁场测量系统研制中的几项关键技术,提出了三维磁敏传感器的设计方法和基于霍尔元件的电压比磁场测量法,并设计了传感器的高精度运动控制系统。所研制的系统具有较高的测磁精度和定位精度,实现了高速磁浮列车气隙磁场的自动测量。  相似文献   
239.
顺轨干涉SAR海表流场探测技术研究对于实现流场探测的全球化、精细化具有重要作用。为了提高海表流场迭代收敛速度和参数反演精度,依据校正系数的参数特点构建适应度函数的约束关系,将校正系数设计问题转化为仿真干涉相位与实测干涉相位差和雷达、平台参数约束条件下的比例因子选择问题,进而设计遗传算法计算校正系数的技术方法,并嵌入海表流场迭代反演算法,从而构建一种反演新方法。星载SAR数据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海表流向反演的均方根误差优于10.0°,海表流速的均方根误差优于0.1 m/s,这符合海表流场反演精度要求。改进的海表流场反演算法可减少2~3次迭代,有效提高了反演效率。研究对于提高顺轨干涉SAR海表流场探测的实效性和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40.
针对国内首次采用四机并联大推力液氧煤油发动机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采用FLUENT软件研究发动机喷流对火箭底部热环境的影响。结果表明:低空飞行时,喷流的相互作用较弱,返流以亚音速冲击底部中心,返流气体中空气摩尔分数占比在90%以上;高空飞行时,返流以超音速向底板流动,返流气体中高温喷流气体占50%以上,高温的返流导致底部热环境更加严酷。随飞行高度的增加,回流点更靠近箭体,箭体底部的热环境更恶劣,底部最大热流密度点出现在飞行高度约21 km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