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92篇
  免费   70篇
  国内免费   84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46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54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21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136篇
  2014年   400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07篇
  2011年   357篇
  2010年   398篇
  2009年   341篇
  2008年   395篇
  2007年   408篇
  2006年   358篇
  2005年   411篇
  2004年   361篇
  2003年   273篇
  2002年   235篇
  2001年   191篇
  2000年   96篇
  1999年   93篇
  1998年   77篇
  1997年   85篇
  1996年   39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8篇
  1991年   18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01.
当今的国际军事斗争和战争形态为我军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高科技的迅猛发展,迫使我军建设要与世界军事发展趋势相适应。如何把握好新形势下治军的特点和规律、如何适应“两个根本性转变”的战略决策,将是军队建设亟待解决的重大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的关键是要培养出一批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而人才的培养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类院校的共同努力。作为专业技术院校,要落实好“一个服务、两个适应”的教育指导思想,就必须把人才培养的着眼点放在高素质、复合型军事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其中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是加大军队专业技术院校的军事教育改革的力度,以求尽快适应未来高技术局部战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2.
新形势下,要提高民兵政治工作专业分队的训练质量,发挥好民兵政治工作专业分队的作用,同样要用融合发展的举措,走开融合发展的路子,充分借助地方发展的有利时机,借势开展工作,以达到事半功倍、共享共赢的目的。按纲融合训练内容。为使政治工作专业分队的训练更实用、更符合阳  相似文献   
103.
田青 《华北民兵》2011,(3):55-55
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是贯彻党的十七大关于"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实现富国和强军的统一"战略决策,把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纳入一体联动、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我们着眼民兵政治工作专业分队建设的特点规律,积极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  相似文献   
104.
人才是成事之基、强军之本。大力举荐、培养和使用各方面的人才,既是领导干部的历史担当和应尽职责,也是体现领导干部能力素质和政绩考评的重要方面。看一届班子、一届领导的政绩,  相似文献   
105.
加快转变军需保障力生成模式,核心是运用信息系统,把各种作战军需保障力量、保障单元、保障要素融合集成为整体保障能力;关键是在“变”上辟蹊径、在“快”上下功夫;重点是信息系统建设、体系融合、军民融合、实战化训练和人才建设。  相似文献   
106.
在部队是优秀士兵,退伍回来是优秀民兵。说起全国劳模潘兴喜——山东济宁矿业集团阳城煤矿综采区副区长、阳城煤矿武装部长王利平都会翘起大拇指。在矿武装部组织开展的民兵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科技创新等活动中,潘兴喜感到,现代煤矿开采机械化及现代化  相似文献   
107.
我自1985年到1999年,一直在国防科工委副主任的岗位上,协助主任主要分管导弹、卫星、运载火箭以及武器试验等工作,对我们崇敬的老首长刘华清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在积极推进我军武器装  相似文献   
108.
张军 《华北民兵》2011,(1):23-23
预备役部队作为军地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军地融合式发展的重要职责,必须着眼形势任务的需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109.
当今的市场环境变化日趋频繁,企业很少能够凭借一个固定不变的战略定位和保守的组织形式,在长时间内保持自身的竞争优势。成功转型已成为基业常青的重要前提。  相似文献   
110.
6月19日,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和北京市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共同主办第四届军工论坛——“非公有制经济参与国防科技工业建设”,在与会的民营企业家和民营企业代表中产生了广泛影响并引起共鸣,大家先后就主题论坛,发表了很多见解,现将他们的观点摘录刊发,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