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35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49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47篇
  2009年   34篇
  2008年   32篇
  2007年   43篇
  2006年   32篇
  2005年   41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93 毫秒
81.
在FDD提出的人工智能技术与曲线拟合技术结合的公式发现系统的基础上 ,提出了新的基于算子空间的公式发现算法 ,并在算法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实现基于算子空间的可视化公式发现系统 ,该系统通过算子空间概念的引入 ,简化了算子空间的规则 ,同时引入导数规则、误差规则以及终止规则 ,丰富了知识库内容。通过以上改进 ,和BACON和FDD相比 ,公式发现的形式更广 ,复杂度更高。文章最后给出了应用实例以及公式发现的结果。  相似文献   
82.
杜祥琬 《国防》2011,(1):8-10
一、军民同源是一个朴素的真理,军民融合是科技发展的固有本性科学技术的发展是一个链条,从源头的科学发现、技术创新,经过中间的技术发展、突  相似文献   
83.
方光明 《国防》2011,(12):22
为积极响应军事科学院党委号召,认真学习身边的先进人物,更好地完成以科研为中心的各项任务,近日,军事科学院军队建设研究部第四研究室以"身边的感动、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组织全室科研干部与本院研究员、全军知  相似文献   
84.
首先根据军队营房保障的指导原则和目标及各级营房保障部(分)队的特点,从战略地位、基础建设、应用状况、人力资源、信息安全等方面构建了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的评估指标层次体系.然后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评判法,对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评估体系各层指标的权重合理性进行了分析判断,最后给出实例,对某部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水平进行了综合评估,从而为科学评估营房保障信息化建设成效提供了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85.
磷酸盐水泥凝结时间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试验研究了缓凝剂、氧化镁比表面积及活性、粉煤灰、环境温度、水固比等因素对磷酸盐水泥(MPC)凝结时间的影响,并就磷酸盐水泥水化机理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发现,缓凝剂、氧化镁比表面积及活性、环境温度三者对磷酸盐水泥凝结时间影响较大,而粉煤灰掺量与水固比对凝结时间的影响作用相对较小.  相似文献   
86.
编者按:不少读者致函本刊编辑部,提出"红军长征胜利的标志是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在会宁、将台堡地区会师,为什么没有红三方面军?"、"红军强渡大渡河到底是十七勇士?还是十八勇士?"为此,本刊编辑部特约著名军史专家徐占权研究员为读者解答这两个问题.  相似文献   
87.
给出了预警机在各种巡逻方式下雷达总覆盖区模型、雷达探测范围模型,以及探测盲区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初步分析了机载预警雷达发现目标概率分布的仿真实现。  相似文献   
88.
BP神经网络在效能评估中的样本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WSEIAC模型建立了地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的指标体系,并依此模型建立与之对应的三层BP神经网络.简要分析了BP算法的实现过程,利用专家打分法和模糊层次法相结合的方式取得该神经网络应用于地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评估时的训练样本,并对此神经网络进行学习训练,直至达到精度要求.经验证,该网络在评价地面防空导弹武器系统效能时减少了评估中的人因影响,使评估结果更为科学.  相似文献   
89.
编者按:为了学习和宣传党的十七大精神,根据军事科学院政治部的统一部署,我刊特约有关专家撰写了一组稿件载于"本刊特稿"专栏,从军事历史的角度研究和探讨科学发展观对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指导作用,与广大读者共同学习和理解胡锦涛同志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的重要论述.  相似文献   
90.
在初次接触新教材时,有茫然、有困惑,也有欣喜.在这一年的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在新教材理念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研究如何将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引入到我们的课堂中,使学生体会到数学的由来,数学的应用,体验到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并且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