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0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2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14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50篇
  2011年   40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29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27篇
  2006年   20篇
  2005年   39篇
  2004年   23篇
  2003年   33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31.
两栖重型合成旅是登陆作战的拳头力量,其后勤保障能力的强弱对战斗力生成至关重要,必须认清两栖重型合成旅登陆作战的地位作用、保障原则和要求,构建与信息化条件下登陆作战相适应的精确保障模式,准确把握登陆作战各阶段的保障重心,确保两栖重型合成旅登陆作战后勤保障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332.
通过梳理合成旅无人机在侦察监视定位、引导校射评估、伴随兵力指引、巡航勘察预警等方面的战术保障任务,探索无人机与其旅属侦察、兵力、火力分队间的具体协同行动,提出无人机在作战运用过程中应把握的频段空域规划、操控平台构建、协同流程规范等问题,为合成旅指挥员筹划使用无人机力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3.
从水陆两栖应用需求,讨论水陆两栖机器人的必要性以及技术实现途径。通过技术对比,指出两栖仿生机器人的性能优势及研究的必要性,并介绍了国内外研究现状。最后,根据两栖仿生机器人的特点,提出了两栖应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334.
目次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改善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在稀薄空气环境中的控制效果,增强其临近空间环境适应性,开展了腔体增压条件下激励器工作特性的研究。建立了腔体增压效果理论分析模型,计算结果表明:采用高压气源供气可以较好地提升激励器腔体气压,并且腔体气压对高压气源气压具有较好的跟随性,从而为射流强度调节提供了一种新的方式。搭建了腔体增压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实验系统,开展了腔体增压压力和射流流场特性测量,实验测量结果与计算结果吻合良好,误差小于2.6%。高速纹影观测显示:在腔体增压作用下,激励器控制力得到显著改善,射流锋面峰值速度由256 m/s提升至507 m/s。  相似文献   
335.
产生反直觉结果是D-S证据理论在融合冲突证据时经常出现的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提出一种改进的D-S冲突证据合成方法。利用Pignistic概率距离衡量证据间的冲突;同时,引进证据间相似度、支持度、确定度、决策度以及可信度来共同确定证据的权重,合理地分配冲突在各命题的比例;并对存在冲突的证据进行修正处理;最后,利用统一信度函数模型对证据进行合成。通过算例验证并与其他方法进行对比表明,所研究的方法在处理冲突证据时优于其他方法,鲁棒性和收敛性更好。  相似文献   
336.
337.
338.
并联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工作特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凭借射流速度高、工作频带宽、响应迅速等优势在高速流场主动流动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为了克服单个激励器控制能力弱、控制范围窄的缺点,开展了并联放电等离子体合成射流激励器的研究,搭建了最多支持三路并联放电的微秒脉冲电源。测试结果表明,电源在空载及负载条件下可以实现1000 Hz稳定放电。随着放电电容的增大,放电电能的提高,等离子体电弧的温度升高,激励器腔体内气体被加热得更剧烈,产生的射流速度增大。随着工作频率的提高,激励器的击穿电压降低,放电电能减小,射流速度减小。通过对触发信号的调制,可以实现每个激励器的独立控制,使得并联式激励器具有更强的流动控制灵活性。试验结果显示,激励器工作相位与触发相位具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39.
建立了两栖装甲分队突击上陆阶段的Lanchester模型,得出了关联上陆速度的任意时刻双方剩余战斗力公式,进而通过对临界速度和条件临界速度的分析,引出了上陆阶段对两栖装甲分队突击上陆速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3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