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4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01.
两栖装甲车辆机动生存能力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其登陆作战任务的完成,如何对其进行正确评估是提高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的关键所在。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是其生存能力评估的一项重要内容。阐述两栖装甲车辆的特征以及在战场面临的主要威胁,采用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两栖装甲车辆的机动生存能力评估指标体系,并对该评估指标体系进行分析。装甲装备的生存能力主要取决于装甲装备的敏感性及易损性,具体表现为车辆自身效能、战场环境因素、战场保障能力等,可用生存概率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2.
进入新世纪以来,各国海军纷纷围绕海洋权益保护,瞄准新的作战需求,积极开展新型装备的研制与建造。2014年,各国继续保持稳定投入,海军装备和技术陆续取得了一些新的进展。海军装备研发不断取得新进展2014年,各国海军装备研发和服役步伐加快,并陆续在潜艇、水面舰艇、航空装备以及新概念新技术装备等方面取得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103.
两栖仿生机器人是一种能够同时在水下和陆地工作的无人平台,在抢险救灾、环境勘探与资源开发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具有自适应登陆越障能力的轮鳍复合式两栖机器人,对其越障过程进行了运动学与力学分析,以其在临界越障时刻转矩为目标函数,应用遗传算法优化设计了结构与运行参数,同时与其他两栖机器人越障能力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优化后越障所需转矩相比优化前降低了718.4 N·mm,轮鳍复合式机器人能够攀越相比自身尺寸更高的垂直障碍。模拟仿真了所设计机器人的越障过程,获得了其在平地行走、越障以及上坡推进过程中的速度、位移与力矩的变化规律,并通过实验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04.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4,(24):52-53
法国再次失信了!在美国和北约强大的攻势下,西北风级两栖攻击舰首舰“符拉迪沃斯托克”号的交付工作可能还要再拖上一拖。俄罗斯很不满,很生气,甚至声称要索赔。尽管延迟交付,俄方在静下心来之后还是要专心思索豪华战舰未来将配备的主战兵器——登陆艇。综合各类信息,目前有3个备选方案:法国制L—CAT双体登陆艇、俄罗斯12061项目海鳝级气垫登陆艇以及11770项目岩羚羊级常规登陆艇。  相似文献   
105.
正2014年4月10日,美国新一代两栖攻击舰"美国"级首舰"美国"号(LHA 6)交付海军,计划年底服役。作为迄今世界上排水量最大的两栖作战舰艇,"美国"级将取代"塔拉瓦"级两栖攻击舰,成为美国远征打击群的新旗舰。随着"美国"级两栖攻击舰的建成服役,美国海军的远征兵力投送和海上作战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研制背景随着"由海向陆"战略的实施,美国海军越来越倾向于使用远征部队进行  相似文献   
106.
3月5日,美海军“科罗纳多”号朵务指挥舰驶离位于美国西海岸的圣迭戈港,前往西太平洋地区接替目前常驻日本横须贺的美海军“蓝岭”号两栖指挥舰,担任美海军第七舰队指挥舰。  相似文献   
107.
黄新宇 《当代海军》2004,(10):14-15
导弹呼啸,炮声隆隆,海岸线上近百台两栖坦克,装甲车,步战车冲出登陆舰,如铁流滚滚,向岸滩扑去……  相似文献   
108.
109.
110.
名刊速览     
《现代舰船》2012,(7):4
《美国海军学会会报》2012年5月刊美国海军世纪即将到来美国海军副部长罗伯特·沃克撰文《海军世纪正在到来》,他认为,在即将到来的海军世纪,国家舰队将成为美国军事力量的核心部分,而海军和海军陆战队是国家舰队的"左膀右臂"。尽管国防规模缩减,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