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82篇
  免费   6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5篇
  2014年   91篇
  2013年   73篇
  2012年   89篇
  2011年   76篇
  2010年   81篇
  2009年   49篇
  2008年   71篇
  2007年   57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7篇
  2000年   17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21.
王浩 《政工学刊》2010,(5):72-72
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心理工作者对官兵已出现的心理问题苗头不敏感,见怪不怪。而当官兵出现严重心理问题,尤其是因心理问题而引发恶性事故案件时,又匆匆忙忙采取事后开展教育、总结教训、追究责任等被动性的补救措施。这种“麻痹于前,懊悔于后”的不良倾向,不仅于事无补,也会给官兵个人和部队建设造成巨大损害,值得每一位心理工作者深思。  相似文献   
222.
官兵的人格障碍是指人格特征明显偏离正常,使个体形成了一贯的反应个人风格和人际关系异常的行为模式。这种异常的行为模式会明显影响其社会功能与职业功能,造成对社会或军营环境的适应不良。人格障碍的类型主要有回避型、偏执型、分裂型、焦虑型、依赖型、强迫型、冲动型等,而回避型人格障碍在官兵的心理问题中是比较突出的。  相似文献   
223.
警卫任务的特点决定了警卫人员始终处于高度的应激状态下,相同的刺激引起的心理应激是不同的,既可引起焦虑恐惧、精神抑郁、疲倦乏力等消极的反应,也可激发出斗志昂扬、精力充沛、勇敢果断等积极的反应。这主要取决于心理承受能力的强弱。研究应激心理对警卫人员处置突发事件中的影响,对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调控和组织处突训练,提高警卫人员心理素质,使其做到临危不惧、处变不惊,从而有效处置各类突发事件,确保警卫对象在任何条件下的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24.
以学术界已取得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对毕淑敏的文学创作活动及其作品文本的解读分析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美学理论及其方法,集中探讨并以毕淑敏文学创作中的母爱思考为中心,进行审美批评及美学评判,以发现并把握毕淑敏文学创作及其作品的叙事特征与艺术个性,以及注重生命体验及表现的文学成就和文学史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225.
“重述神话”的写作策略及其实践立足于民族神话的精神源泉,把神话的寓意和象征以及民族心理的把握有机结合起来,采用暗示和寓言的策略,从本土文化中演绎文学的构想并注入诗意的因素,力图凸显传统与现代接壤的特质。  相似文献   
226.
俄军认为,精神心理保障作为一种独立的保障形式,与作战保障、后勤保障和专业技术保障一起构成武装力量的保障体系.俄军充分发挥心理工作在部队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其提高精神心理保障水平的相关做法,值得我们借鏊.  相似文献   
227.
加强军队心理服务工作,保持官兵心理健康,对增强部队凝聚力战斗力有积极意义.基层政工干部应深化对心理服务工作认识,准确把握在做好心理服务工作中的职责和定位,正视基层单位心理服务工作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增强基层政工干部心理服务工作能力素质.  相似文献   
228.
应对多种安全威胁,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正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力量运用的重要方式.面对突发灾害事件,在快速高效进行"物质救援"的同时,"心理救援"也刻不容缓.我军作为国家应急救援行动的主要力量组成,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具有我军特色的心理干预应急体系.科学的行动机制、完善的指挥体系、专业的心理学人才以及标准化的装备器材是构建我军心理干预应急体系的必备条件.  相似文献   
229.
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官兵心理危机干预,应当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政治性强、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利益,把有效的心理激励作为危机干预的着力点;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震撼性强、官兵心理压力大容易引发疾患,把针对性的心理训练作为危机干预的关节点;针对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性强、组织行动制度常态化缺失,把完善心理疏导工作作为危机干预的生长点.  相似文献   
230.
王永强 《政工学刊》2003,(11):34-35
“团队精神”是指团队成员为了团队的利益与目标而相互协作、尽心尽力的意愿与作风。而“团队”则是指有共同目标,其成员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密切配合,以追求集体成功的特殊群体。通常地方所说的团队,大多是指企业内部自主权限大、成员民主参与程度高、绩效好的小单位,诸如车间、班组等等。当“团队”一词应用于我军时,将其范围界定为团、营、连、教研室(研究室)、党委班子等则比较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