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6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9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05篇
  2012年   99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91篇
  2009年   88篇
  2008年   119篇
  2007年   111篇
  2006年   46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要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为军民互动的内部机制;二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军民互动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12.
徐斌  叶钢 《政工学刊》2009,(6):17-19
1949年4月23日,在人民解放军渡江战役的隆隆炮声中,华东军区海军成立。之后,相继成立了海军领导机关、青岛基地、中南军区海军。从此,中国人民解放军有了一个崭新的军种——海军。  相似文献   
13.
《政工学刊》2009,(11):29-30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建设现代化强大海军的进程,海军军事教育改革不断深化,海军人才培养事业全面发展,海军编制序列中一支成建制、成规模、成系统的舰艇部队——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训练舰支队应运而生。这是海军人才培养大业的呼唤,是海军军事教育改革的必然,是海军院校人才培养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相似文献   
14.
1949年4月23日,江苏泰州白马庙,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一支海军部队——华东军区海军正式成立。这一光辉的日子,成为人民海军的诞生日。60年来,海军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到强,走过了硝烟,走过了艰难,走过了曲折,也走过了一个又一个辉煌……其间,根据各个历史时期不同的特点和要求,经过了不懈地探索,才有了今天现代化的人民海军。  相似文献   
15.
2009年4月21日的青岛阳光明媚,春潮涌动。庆祝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成立60周年“和谐海洋”高层研讨会在青岛隆重举行。海军吴胜利司令员在会上作了题为《同心协力共建和谐海洋》的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八月一日,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的纪念日。从八一南昌起义武装夺取政权开始,整整四代共和国的军人为鲜红的党旗、军旗奋战,建立了卓越功勋。新中国成立之后,一批包括大学生、复转军人在内的年轻人响应党和军队的号召,来到了军工企业,开始了另外一番有歌、有笑也有泪的历程,以下记载的一组小故事,就是近六十年来.军工企业和献身这里的两代人的悲欢事儿,折射的其实是国家军工经济在每一个重大转型期的深厚背景。  相似文献   
17.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驻阳泉地区军事代表室的前身是驻104厂军代室,始建于新中国成立的次年——1950年。59年来,这样一支“三三两两”却极端敬业、乐于奉献的“军队”与所驻企业相生共荣、唇齿相依,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82周年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24日上午就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研究进行第十五次集体学习。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主持学习时强调,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要求,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战略全局的高度,坚持军民融合式发展,推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9.
陆虎 《环球军事》2009,(7):55-57
按道理,地雷是陆军武器,水雷是海军武器,它们之间没有交集。但是在日本陆上自卫队中,却有一种专门布设水雷的特种作战车辆,要说它是埋雷车,可它挖不开土,车上装的全是沉在水里的水雷,要说它是布雷艇,它又有轮子可以在地上跑。连设计使用它的日本人也没法给它起一个准确的名字,只好含糊称其为“94式水际地雷布设装置”。  相似文献   
20.
刘向上 《环球军事》2009,(23):20-22
发生在1948年的“长春起义”是解放战争中我军第一次争取国民党整军起义的光辉战例,对瓦解国民党军、夺取辽沈战役的全面胜利具有重大意义(肖华将军语)。虽然据此编写的两部影视片《兵临城下》、《长夜春晓》已红遍全国,但起义的联络过程却—直鲜为人知。笔者有幸采访了‘长春起义”的“信使”李峥先先生,他在解放后长期工作生活在山东菏泽,向记者详细披露了“长春起义”的内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