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5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6年   1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2010年4月,驻滇某部防化团为援助地方抗旱,出动3500余名官兵,79台专业车辆,沿着当年红军长征走过的小路,为居住在云南省禄劝县2000米以上的彝族、僳僳族、苗族村寨送水180多吨,极大地缓减了当地人民的缺水之苦。这是记者随行捕捉的镜头。  相似文献   
62.
赤水河系长江众多支流之一.上溯百年,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史籍中赤水河悄无声息,难觅其踪.直到1915年茅台酒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荣获金奖,酿造茅台酒的赤水河方始出名.  相似文献   
63.
遵义会议,是红军在西南地区书写的第一伟大传奇。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从江西瑞金出发,经湖南、广西进入贵州,分别在黎平、猴场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讨论研究红军战略方向问题。当时,是继续前往湘西开辟根据地,还是转入敌人力量薄弱的贵州,另外开辟新的根据地,成为红军生死攸关的两个问题。毛泽东同志从实际出发,主  相似文献   
64.
上个世纪30年代中期,中央红军与贺龙率领的红二、六军团,在镇雄县这片热土上播撒革命火种。在新的历史时期,镇雄县委书记、县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马晓红在带领全县人民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抓好国防后备力量建设。近年来,镇雄县连年被省、市评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国防动员先进单位,县人  相似文献   
65.
《中国军转民》2008,(1):F0003-F0003
长征火箭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火箭股份)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旗下从事航天电子测控、航天电子对抗、航天制导、航天电子元器件专业的高科技上市公司(股票代号600879)。  相似文献   
66.
70多年前,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工农红军进行的长征是震惊中外的伟大事件,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从1934年10月开始长征,在一年多的时间里,最远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纵横11个省份,攻占60多座大小城镇,突破敌人的围追堵截,终于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胜利完成了战略大转移,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  相似文献   
67.
中央苏区和红军的5次反"围剿"斗争,以它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战争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前4次反"围剿"的胜利,促进了中央红军和中央苏区的全面发展,代表了中国红军和苏维埃运动的辉煌;第5次反"围剿"的失败,从反面说明正确的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对革命战争胜利的极端重要性;而整个反"围剿"的实践,则为中国共产党造就了第一代善于治党、治军乃至治国的领袖.  相似文献   
68.
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习主席曾说过,"是否具有担当精神,是否能够忠诚履责、尽心尽责、勇于担当,是检验每一个领导干部身上是否真正体现了共产党人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方面"。坚持原则、敢于担当是党的干部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敢于担当,要乐于担苦。凡成大器者,必于苦难中造辉煌。长征路上,红军爬雪山、过草地,吃树皮、咽草根,用两万五千里的艰苦写就革命军人的赤诚。  相似文献   
69.
1935年2月3日和4日,是中央红军告别中央革命根据地后的第一个除夕和初一,也是1月19日中央红军离开遵义后,难得的两天喘息时机。党中央和中革军委就利用这两天时间在四川省叙永县的石厢子(当时属古蔺),开会讨论土城战役失利后的进军方向等重大问题。长期以来,石厢子会议在军史和党史学界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往往是被一笔带过。其原因主要是对这次会议的内容和重要性没有充分的认识。事实上,它是遵义会议与扎西会议之间的一次重要会议.具有承先启后的历史性作用。  相似文献   
70.
19343年9月,红四方面军在四川苍溪黄猫垭歼敌2个旅、计1.5万余人,活捉了敌代旅长傅责梁,缴获枪支7000余支、追击炮40余门、子弹10多万发,电话机88部,电台7部。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红军的“六路围剿”,为红四方面军强渡嘉陵江策应中央红军北上抗日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