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4篇
  免费   87篇
  国内免费   26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19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4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7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4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9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2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20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20篇
  1998年   24篇
  1997年   9篇
  1996年   17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21.
针对欺骗干扰信号难以有效实时模拟真实卫星信号空间分布特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利用双天线载波相位差进行欺骗信号检测的方法。在已知接收机天线阵基线以及姿态条件下,同一路信号在两副天线上表现出的相位差与天线基线长度与信号入射相关。而信号入射角是空间信号的物理传播特性,欺骗干扰源无法通过数字方式改变。以通过卫星星历获取所跟踪卫星的精确位置为先验信息,即可确定真实信号在已知天线阵上的载波相位差,从而实现对欺骗信号的有效检测。本文分析了载波相位差计算的各种误差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针对欺骗信号的二元假设检验。最后,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欺骗信号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并得出了天线阵基线越长、入射方位角越小,载波相位差检测技术对欺骗信号的检测性能越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2.
针对欺骗干扰信号难以有效实时模拟真实卫星信号空间分布特性的特点,提出利用双天线载波相位差进行欺骗信号检测的方法。分析载波相位差计算的各种误差源,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针对欺骗信号的二元假设检验。通过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所提欺骗信号检测技术的有效性,并得出了天线阵基线越长、入射方位角越小,载波相位差检测技术对欺骗信号的检测性能越优的结论。  相似文献   
523.
524.
雷达告警接收机:数字化革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525.
文中介绍了多目标联立最佳逼近CAD方法,对各种设计方法的性能作了分析比较,提出了改善途径。程序在IBM-PC/XT微机上运行通过,文中给出了应用线性相位IIR数字滤波器线性规划逼近法设计的低通实例。  相似文献   
526.
曹跃胜  胡军 《国防科技》2001,22(10):48-51
高速数字系统的主题在不断提高,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也在不断朝着集成度更高,芯片面积更小的方向发展,整机系统级工作频率及其互连速度就越来越成为高速数字系统实现设计期望的瓶颈。近年来,现代高性能微处理器的速度接近1GHz,芯片间传输速率也达到几百兆赫,并且还会再提高。与之相适应,出现了工作速度超过500MHz的SRAM,能直接与高速微处理器相连接工作,所以需要开发更高速度的信号传输方式,以及研究更高速度的低电平、低摆幅的接口电路技术。同时,超过100MHz以上的PCB板上的互连线(印制线)的电特性也随频率的变化而剧烈变化,因此必须关心高速数字信号板的信号完整性问题、关心噪声、反射、衰减、地线的抖动、接插件阻抗的变化和敏感信号线上其他形式的信号品质的下降等高速传输和互连设计实现问题。  相似文献   
527.
528.
介绍数字程控交换机与模拟自动交换机之间实现等位拔号的基本方法和原则,提供一种实际的等位拔号网和有关的程序设计。  相似文献   
529.
零阶保持器数字补偿在高炮跟踪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自行高炮跟踪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对其跟踪系统数字校正环节的改进,对火控系统中A/D转换接口的零阶保持器进行了补偿.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后该系统的数字校正环节更好的保持了原设计时的控制特性,提高了跟踪精度,更有利于保持系统的总体最优性.  相似文献   
530.
30年改革开放,30年上下求索,30年执著奋斗,30年成果丰硕。30年来,中国摩托车工业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勇往直前,从小到大、由弱渐强一路走来,为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此,用数字书写,用数据弹奏,用事实描绘中国摩托车工业这沧桑巨变的30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