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1.
目前,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发生了激烈的争执,双方使用了包括政治、经济、外交、军事在内的一切能动用的手段和力量,向对方宣示自身在钓鱼岛海域的主权。  相似文献   
12.
声音     
《环球军事》2012,(20):5-5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固有领土,其周边海域是中国管辖海域。中国海监船、渔政船已经并将继续在钓鱼岛海域执行公务。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是中国军队的神圣职责。”  相似文献   
13.
顾此 《环球军事》2012,(22):46-47
当中菲黄岩岛对峙事件与日本政府“购买”钓鱼岛闹剧发牛后,华人的目光便齐齐聚焦到相关海域,深切关心中国领土主权的安全。人们除了表达对美、菲、越、日侵略野心的谴责,还同声要求海峡两岸团结协力,携手保卫家园。然而对台湾当局,尤其是曾经的“保钓先锋”马英九来说,这共同维权的步伐似乎迈得步履蹒跚、顾虑重重。  相似文献   
14.
声音     
《国防科技工业》2012,(10):10-10
钓鱼岛及其附属岛屿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从历史、地理还是从法理的角度来看,钓鱼岛都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中国对其拥有无可争辩的主权。  相似文献   
15.
自4月10日以来,由菲律宾试图抓扣在黄岩岛附近正常作业的中国渔民而引发的中菲黄岩岛事件仍在持续发酵。事件发生后,中国政府出于维护南海地区和平稳定考虑,一直致力于采取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菲律宾政府却阳奉阴违,表面上称要与中国展开对话,背后却制造反华舆论、派出军舰与中国海监船对峙、拉拢美国介入、给黄岩岛改名、鼓动民众进行反华示威等小动作频频,不断侵犯中国主权。  相似文献   
16.
声音     
《环球军事》2012,(9):5-5
“黄岩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菲律宾方面袭扰中国渔船渔民,侵犯中国主权,违背双方关于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不使事态复杂化和扩大化的共识,是此次事件的起因。中方向黄岩岛海域派遣公务船是正常的执法活动,也是为了保护中国渔民和渔船安全。”  相似文献   
17.
书摘     
《现代舰船》2012,(8):58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海洋权益争端主要体现在岛礁主权归属、海域划界、海洋油气资源等方面。在东海,最突出的就是中日钓鱼岛主权归属问题。在南海,岛礁争端集中于南沙群岛,牵涉到六国七方。中沙群岛的黄岩岛争端也威胁到中国海洋安全。在黄海、东海和南海,中国与周边  相似文献   
18.
西方民主发源于古代的希腊和罗马,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平衡政体思想、波里比阿和西塞罗提出的分权和制衡思想,成为西方民主理论的基石。在经历了中世纪漫漫长夜的黑暗统治后,伴随着13世纪文艺复兴运动以及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产生了近代民主。洛克、卢梭、孟德斯鸠、杰斐逊、潘恩、密尔等思想家,提出了天赋人权论、契约论、人民主权论、自由论、分权制衡论等。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来,西方民主理论经过反思、改造、修正,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代民主阶段。  相似文献   
19.
屯垦戍边与国家安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同志在邓小平同志诞辰100周年纪念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国家的主权、国家的安全要始终放在第一位,要坚决维护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和国防安全。”屯垦戍边作为一种维护国家安全的综合性形式,对国家政治安全、经济安全、军事安全和文化安全具有全方位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阅读     
《现代舰船》2011,(2):59
《中国海权》作者:张世平出版社: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年5月第2版东海争端的悬而未决,钓鱼岛主权的的严重受损,南海局垫的暗潮涌动,几乎中国的每一寸海疆都面临着危机。还有索马里海盗对中国商船的袭击,又从另一个方面对如何保障国家利益的海上安全提出了新要求。本书以职业军人的激情、敏感和冷静的战略思考,从以往海洋带给我们的辉煌过去和近代劫南开始,从地缘政治、民族生存和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