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7篇
  免费   0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各位乘客,你们好!欢迎乘坐‘预备役文明号’……”在具有“东方小巴黎”之称的北国名城哈尔滨市,一辆辆车身贴有“Y”字标志的“预备役文明号”公交车成为都市里一道亮丽的风景,而身穿军中迷彩,左臂上佩戴预备役军人标志的女司乘人员,则以一流的文明优质服务,在乘客面前树立起了预备役军人的良好形象。  相似文献   
102.
中国银行是中国经营历史最悠久的银行,北京奥运会后,中国银行的品牌价值和国际声誉进一步大幅提升。今年,中国银行新疆分行实施了文明优质服务“一把手”工程,提出以建设客户首选银行品牌为目标,力争做到客户第一个想到,口碑评价第一,向别人第一个推荐。  相似文献   
103.
《兵团建设》2010,(7):23-23
2010年,是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攻坚之年。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机遇,农八师、石河子市党委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兵团党委六届三次全委(扩大)会议精神,以经济结构战略性大调整、发展方式战略性大转变为主线,推进师、市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再上新台阶。  相似文献   
104.
2008年,兵团宣传思想文化战线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改进作风,狠抓落实,推动了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又好又快发展,为兵团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思想保证,有力的舆论支持,营造出了良好的文化氛围。在刚刚结束的兵团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上,兵团党委宣传部表彰了2008年涌现出的一批受到了中央、国家机关表彰的成绩突出的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本刊特对6个获得"全国文明村镇"称号和10个获得"全国文明单位"称号的单位进行简要介绍和回顾,以期促进全兵团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健康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105.
山西省神池县西口子村是个位于晋西北管涔山下的小山村,全村共78户,42名民兵,其中基干民兵18名,编为一个连、两个排。从1963年起,他们响应毛泽东同志关于“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组织和带领民兵坚持紧随时代步伐学雷锋,40年不断线,讲奉献精神,树文明新风,求共同富裕,成为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单位,多次受到  相似文献   
106.
江泽民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并把它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它是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新发展 ,是我国进一步解放思想、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突破口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推进器和社会安定团结、长治久安的稳定器  相似文献   
107.
该文针对“一手硬、一手软”的失误和深化改革的现实,反思了社会主义建设中“单打一”的弊端,提出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面性原则,其含义是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前提下,努力做到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与制度文明一起抓,其实质是以人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与落脚点,全面建设的理论依据是马克思的“人的全面发展观”;时代依据是当代社会发展观即以人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现;国情依据是历史经验、改革方针与发展指导的统一.论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贯彻全面性原则的对策:思想上要形成协调发展的共识;立法和政策上应给予支持;要有组织和人力的保证,要善解“死扣子”.  相似文献   
108.
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理论.是中国共产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逐步认识、逐步深化、逐步发展起来的新观点、新理论.它发展了马列主义关于文明的理论、关于社会主义特征和目标的理论.是我党对马列主义理论宝库的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09.
前不久,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在“三个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评选中,两个乡(镇)因党管武装工作落实不好而被取消创先资格,南张、长沟等4个镇党委和财政、水利等6个科局因党管武装工作力度大,在评比中名列前茅。  相似文献   
110.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和谐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由于妇女在家庭生活中所处的特殊地位,因此女性就更成为了构建和谐家庭的基础。在社会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今天,工作压力、就业压力以及赡养老人、教育子女等等一系列问题,使女职工思想压力和家庭压力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