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在这位年近九旬的老红军战士的记忆里,不仅有革命战争年代的硝烟炮火,还有屯垦戍边时期的篝火炊烟。“跟共产党走”的革命信念一直激励着他奋斗不止。2005年12月14日凌晨1时30分,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让我们来追溯这位叱咤风云、深受广大干部职工群众尊敬和爱戴的老人——兵团原党委常委、副政委、顾问组顾问、政法委书记、老红军贺劲南的人生历程——  相似文献   
42.
由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主办,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江西省社科院协办的"井冈山道路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80周年学术研讨会"于11月1日顺利闭幕了.  相似文献   
43.
9月5日至6日,军区民兵预备役宣传暨《东北后备军》刊授教育工作会议在江西省南昌市召开。军区政治部副主任常跃出席会议并讲话,辽宁、吉林、黑龙江省军区系统政治部门的领导同志参加了会议。会议主要研究了如何深入贯彻胡主席重要讲话精神,加强和改进民兵预备役部队宣传思想工作,落实《东北后备军》的订阅发行任务,并交流了刊授教育经验,表彰了通讯报道和刊授教育先进单位。与会人员参观了“八一”南昌起义纪念馆,并向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敬献了花圈。[第一段]  相似文献   
44.
兵团精神与井冈山精神都是党在革命、建设的伟大实践中创造的红色基因,都是中国革命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同时,兵团精神实践主体来源于井冈山,兵团精神继承和发扬了井冈山精神,特别是井冈山精神中坚定执着追求理想、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等成为兵团精神的强大思想动力。兵团精神是井冈山精神结合边疆实际的继承和发扬。新时代高校大学生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通过广泛实践来践行;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课堂教育;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融入大学生社会实践;继承和发扬兵团精神、井冈山精神需要创新教育传播。  相似文献   
45.
为祝贺武警工程大学成立,江西总队专门为我校赠送了一座井冈山雕像。该雕像见证了江西总队与我校的深厚友谊与期望,其内涵尤其深刻。  相似文献   
46.
"‘我说实事’、‘读讲一本书’、‘共享笔记’等形式新颖、生动活泼的党组织活动让我耳目一新,使我深刻地认识到机关党建工作必须与促进机关党员个人发展相结合,精心设计机关党组织活动。"谈及在兵团机关党务干部培训班上的收获,农三师师直党工委书记费伟感触颇深。  相似文献   
47.
这是一次现实与历史对话的“寻根之旅”;这是一次启迪心灵的“信念之行”;这是一次强化责任的“使命之约”。 7月井冈,极目尽翠,碧空如洗,处处一派生机盎然。 军区六省(市)征兵办负责人和军地院校、民政、公安等相关人员近百人,在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温入党誓词、重读方志敏的《清贫》、重走红军“挑粮小道”……  相似文献   
48.
正坚定党对军队绝对领导,要充分挖掘和运用党史军史资源,加强对官兵的教育引领,注重从我党我军的丰富经验中汲取政治营养和精神动力,始终确保部队绝对忠诚、绝对纯洁、绝对可靠。一、从党史军史中感悟信仰,增强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运用党史军史资源铸魂育人,首要的是感悟革命先辈的信仰之光,召唤和引领广大官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共产党员的信仰,是在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客观规律的基础上建立的,是在  相似文献   
49.
正我是《当代兵团》的忠实读者,每一期杂志都会认真阅读,其中最吸引我的是"辉煌60年"栏目,栏目中的很多文章帮助我了解兵团历史,让我快速成长。《同在一片蓝天下》让我看到了老一辈兵团人用鲜血和生命守护边疆的执着和"赤手开天地,大胆易沧桑"的豪情;在《心灵绿洲更广阔》中学习到兵团文化绿洲播撒的是井冈山、南泥湾的种子,兵团精神传承的是井冈山精神、南泥湾精神。阅读"辉煌60年"栏目,在回顾  相似文献   
50.
1927年9月和1928年4月,毛泽东与朱德先后率秋收起义和南昌起义部队上井冈山,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人口不满两千,产谷不满万担”的井冈山上,他们面对敌人军事“会剿”、经济封锁造成的巨大困难,艰苦奋斗,采取了一系列对策,初期“打土豪筹粮款”,解决部队吃饭和经费问题。随着苏维埃政权的逐步建立,根据地实行土地革命,组织军民搞好生产,自力更生创办工厂和商业,搞活圩贸经济,办好后方基地,不但改变了根据地的经济状况,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也提升了对经济工作在红色政权武装割据区域中的重要性的认识。他在为湘赣边区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起草的决议案和给中共中央的报告中深刻地阐述了经济与政治、经济与武装割据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