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0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4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针对不同作战平台上多个武器单元对一批目标进行射击时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建立了该问题的数学模型。采用混沌人工鱼群算法对动态条件下的武器目标分配问题进行求解,并设计一个实例进行仿真实验。仿真结果表明,在时间约束条件下该算法较遗传算法更具优越性,验证了混沌人工鱼群算法用于动态武器目标分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2.
基于IAFSA的四自由度翼伞分段归航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实现翼伞系统的精确空投,需要对其归航轨迹作合理规划。根据翼伞系统自身的运动特性及操纵特性,采用分段归航策略。在四自由度翼伞模型下,利用各轨迹段的几何关系,建立表征轨迹优劣程度的目标函数。基于改进的人工鱼群算法,对目标函数进行参数寻优,进而得到轨迹的设计参数。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改进方法能加快算法的收敛速度,所规划的轨迹满足了精确落点和逆风着陆的要求。  相似文献   
73.
根据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分析我国人工影响天气工作现状,结果表明人工影响天气军民融合在飞机人工增雨作业、地面作业装备维保与改造、弹药仓储与作业民兵选送、装备弹药研发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显著综合防灾减灾和生态文明建设效益。主要存在体制机制不顺畅、政策法规不完备、标准规范不一致,军民转化平台和作业装备比较落后,资源、人才、技术分散导致保障乏力等问题。需要加强顶层设计,加强人影作业能力和军民融合工程建设,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军民融合技术创新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74.
三架固定翼无人机协同编队飞行避障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无人机编队执行空战任务过程中存在无人机之间以及无人机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问题,提出单向网络连接结构的多无人机避障算法和基于人工势场的控制方法,同时应用于无人机编队避障控制。以三架无人机构成的正三角形编队作为控制体,同时以长机的运动轨迹作为期望路径,长机提供僚机飞行信息,僚机接受信息保持编队飞行。多无人机编队发现障碍物到避障完成的过程包括编队集结、松散队形、最终恢复集结正三角形编队。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所提避障控制策略能够确保编队收敛于期望的队形和稳定飞行状态。  相似文献   
75.
为提高对Sallen-Key滤波器的软故障诊断能力,提出一种基于多分辨率变换与小波神经网络(WNN)的软故障诊断方法。该方法先引入多分辨率变换提取Sallen-Key滤波器电路的软故障特征,在此基础上,采用人工鱼群算法优化的WNN构建电路软故障诊断模型。仿真结果表明,与单纯的WNN相比,所提出方法对电路软故障的诊断性能更好,总正确率达到94.1%。从而证明该方法用于Sallen-Key滤波器软故障诊断是可行的,也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76.
针对多机编队在队形变换过程中存在的机间碰撞问题展开研究。首先基于人工势场法提出一种有界斥力函数的设计方法;同时为避免同平面内队形变换导致的航迹交叉现象出现,设计了队形变换协调策略,有效解决了人工势场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值点的问题。其次,通过引入时变权重系数协调防撞控制量和一致性控制量,设计了机间防撞控制协议,在提升队形变换速度的同时确保无人机之间的距离始终大于安全距离。最后,通过数值仿真实例验证了所提编队防撞控制方法和队形变换协调策略的有效性,不仅显著提升了协同编队的安全性,还能够支撑未来大规模多无人机系统协同编队。  相似文献   
77.
78.
79.
在基于Agent建模仿真方法的战争复杂性研究过程中,为了解决高层指挥控制Agent对军事态势自主分析判断能力的问题,引入了高等物理学中电势场的基本原理来对战场军事态势分析进行建模--并取名为人工势场.介绍了人工势场模型构建的基本原理,结合工程实践详细讨论了该模型在理论和工程实现上的一些基本问题,最后给出了基于该模型的几个简单的分析测试实例.仿真实验证明该模型用于高层指挥控制Agent的实时军事态势分析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8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