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3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26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1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7篇
  2015年   41篇
  2014年   136篇
  2013年   93篇
  2012年   121篇
  2011年   125篇
  2010年   120篇
  2009年   102篇
  2008年   125篇
  2007年   124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82篇
  2004年   150篇
  2003年   108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4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通化军分区着眼打造科技型,复合型和创新型三支人才队伍,精心筹划开展“大育才”活动,设置了创新理论、政策法规、业务技能、信息化知识、文史素养等9类育才项目,开启了集中轮训、参观见学、交叉任职等7条育才“通道”。  相似文献   
32.
黑龙江省绥棱农场武装部从提高民兵干部整体素质入手,注重培养小康领路人型,产业带头人型、科技明白人型、市场经济人型、群众贴心人型的民兵干部。农场武装部从省农科院请来农艺专家对民兵干部进行农业知识辅导讲座,丰富了大家的科技知识,  相似文献   
33.
近年来,兵团党委组织部(人事局)把人才市场建设和人才交流作为加快人力资源开发,努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大事来抓,以人才服务工作的优异成绩努力实现党中央提出的新世纪人事人才工作的各项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34.
贾富坤 《国防》2002,(3):24-25
现代战争是高技术条件下的诸军兵种联合作战。新的战争形态要求国防动员必须以高科技动员为重点。不仅国防动员的各个领域要加大高科技含量,而且要对高科技动员进行专项准备。目前,我国的高科技动员工作虽已有了良好的开端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距高技术局部战争的要求仍有较大的差距。其表现主要是:领导和办事机构不健全;资源潜力管理水平不高;人才储备缺乏有效的编组;成果应用开发力度不够;法  相似文献   
35.
奇特的医院     
《云南国防》2002,(2):59-59
中国社会科学院“2002年:社会形势分析与预测”课题组负责人将今年的社会形势走向归纳为七个趋势——  相似文献   
36.
在农业时代和工业时代,战争胜负的决定性因素是人,而不是物。在信息时代,人的因素将更加重要,军人素质的高低更是决定战争胜负的首要因素。新的时代呼唤着军队建设与作战的高素质的指挥人才、参谋人才、专业技术人才、理论人才及教学人才。许多西方军事未来学家预测或论述了信息时代军事人员,特别是军官应具备的素质和能力,大体可归纳为“五种素质”和“四个能力”。  相似文献   
37.
努力实现军队建设跨越式发展,是江泽民主席提出的富有远见的宏伟战略构想。实现这一构想,关键在于要有一支适应新世纪军事斗争需要的宏大的跨越式军事人才队伍。这支队伍素质突出特点是:军政融合,指技合一,兵种兼通,科学管理,军地两用,身心素质过硬。  相似文献   
38.
荀建群 《政工学刊》2002,(11):47-49
人 的全面发展 ,是人的各种潜能的充分发挥、精神境界的升华和人生价值意义的提高。我国加入WTO后 ,由于人力资源配置逐步市场化 ,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天地。作为军队的各级组织 ,要依据马克思关于人本身发展的规律 ,积极借鉴全球经济与企业界在人才与人力资源提升开发方面不断推出的新理念、新做法 ,正确处理好人的发展和社会结构转型的互动关系 ,积极推进军事人才全面发展 ,以进一步提高“打赢”能力。WTO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是推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解放思想、大胆吸纳 ,积极引导军事人才在思想观念上的…  相似文献   
39.
文章运用经济学的方法,通过分析军事人才外流的产生机理和控制理论,阐述了在控制人才外流时制度的供给问题,并对军事人才外流的控制提出了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40.
经过多年的建设,各级国防动员机构中绝大多数人员的业务素质比较高,但与国防动员工作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主要是整体业务素质不高、复合型人才不多,尤其是“高精尖”人才缺乏。因此,进一步增强国防动员机构人员的业务素质,使其适应国防动员工作的需要势在必行。一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经济必然要与世界经济接轨,促使社会经济的各个领域发生重大变化。国防动员机构人员要适应这种变化,必须随之更新知识,否则,就会落后于时代,有碍于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