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16篇
  免费   0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98篇
  2013年   117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99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118篇
  2008年   114篇
  2007年   112篇
  2006年   68篇
  2005年   126篇
  2004年   263篇
  2003年   136篇
  2002年   160篇
  2001年   176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51.
从近期世界范围发生的局部战争看,空袭与反空袭的较量已成为现代战争的主要作战样式。科索沃战争中,以美国为首的北约野蛮轰炸南联盟,其空袭的目标准确性之高,破坏性之大,持续时间之长,不仅充分显示了高技术战争的规律和特点,而且对于在城市反空袭作战中,如何对重点目标防护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52.
刘震 《云南国防》2002,(3):37-37
当前县(市、区)人武部中普遍存在着“六多、六少”的现象,影响和制约着人武系统向着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方向发展的步伐。这“六多、六少”是:新人武多、老人武少;不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多、熟悉人武业务的人少;应酬接待多、解决问题少;职工人数多、干部人数少;事务性工作多、精钻细研少;墨守成规者多、开拓创新者少。  相似文献   
53.
1998年,郑映德担任了澜沧县县委书记兼任人武部党委第一书记。他在带领县委“一班人”抓经济建设、创一流佳绩的同时,不忘国防建设,认真履行第一书记的职责,使澜沧县的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取得了优异成绩。  相似文献   
54.
《宁夏科技》2002,(8):81-82
  相似文献   
55.
陈远明 《政工学刊》2002,(12):52-53
总政颁发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时政治工作纲要》 ,提出了“动员群众 ,依靠人民”的基本原则 ,要求各级必须牢固树立兵民是胜利之本的思想。动员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高科技条件下的人民战争 ,必须密切军政、军民关系 ,为作战胜利提供强大的人力、物力和科技支持。结合当前军事斗争准备认真贯彻这项基本原则 ,是政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一、从全局上认识“动员群众 ,依靠人民”的重要性 ,把后勤预备力量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现代战争对抗激烈 ,消耗巨大 ,瞬息万变 ,后勤保障的任务十分繁重。做好人民群众动员工作的目的 ,就是紧紧依靠国家…  相似文献   
56.
武希志 《国防》2002,(6):38-39
动员民兵参战支前,是发挥人民战争威力,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形式。在现代条件下,我国安全环境、军队建设以及国家经济管理体制等方面,都与过去有很大的不同,对民兵参战支前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现代条件下民兵参战支前与传统的参战支前相比,出现以下三大变化。 一、我国安全形势的变化改变了过去民兵参战支前单一的战场环境,使民兵参战支前的任务发生了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7.
高永松 《国防》2002,(7):39-39
人武部处于省军区系统的最基层,不仅编制人员少,一人多岗,工作任务重,而且武器装备少,开展军事训练难度大。不过,人武部所在地多为城市,院校、科研机构多,而且一般都驻有现役部队,科技资源丰富,训练条件优越。人武部抓民兵军事训练应针对这两个方面的特点,扬长避短,采取科学有效的组训方法和手段,提高训练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58.
江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 :“只有把关心群众、服务群众的工作切实做好了 ,我们才能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才能无往而不胜。”落实江总书记这一重要思想 ,作为基层带兵干部 ,一个很重要的方面 ,就是要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树立“士兵至上”的观念 ,首先解决好对战士的感情问题。官兵之间纯真深厚的感情是排除万难、克敌制胜的法宝。我军的性质和宗旨 ,决定了官兵之间在政治上完全平等 ,人格上没有高低贵贱之分 ,干部和战士都是志同道合的同志、亲密无间的战友、情同手足的兄弟。在井冈山斗争时期 ,国民…  相似文献   
59.
江泽民同志的“七一”讲话,深刻阐述了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观,指出:“我们进行的一切工作,既要着眼于人民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时又要着眼于促进人民素质的提高,也就是要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人的发展观,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