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1篇
  免费   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8篇
  2008年   4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42篇
  2004年   25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实现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最佳结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人为本。把握特点。正确处理教育与疏导的关系。(一)从端正对人的根本态度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出发点和目的性搞端正。不论是思想工作还是心理疏导,都要遵循理解人、关心人、帮助人、教育人这个客观规律,一切要从“爱”字出发、“帮”字入手、“变”字看人,要有对战士的今天、明天和后天负责的强烈意识,要对战士的人生观、价值观、金钱观、成才观加以正确的指导,并且在情况容许的范围内。努力营造他们成长进步的温馨环境,解决他们自身难以解决的困难问题,使他们看到希望的曙光,始终朝着既定的目标奋斗前进。只有这样,我们的思想工作和心理疏导才能有存在的价值,也才能有成功的基础。(二)从把握人性的基本特点入手,把心理疏导与思想教育的基本对象搞清楚。人的思想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我们要学会研究人的思想变化规律,学习掌握分析区别思想问题与心理问题的科学方法,从人的喜怒哀乐中观察思想问题的“晴雨表”。  相似文献   
62.
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而科学发展观的形成,正是我们党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63.
思想政治教育贯彻以人为本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政治教育真正体现“以人为本”,就应当拓宽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把官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立人人参与的教育制度机制,构建互动式教育体系,不断增强主动性、针对性和实效性。  相似文献   
64.
以人为本理念作为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反映了人民军队性质、宗旨的本质要求,也是我军思想政治工作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  相似文献   
65.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思想和基础理论,也是军队政治工作的重要理论基石。以人为本的思想拓展了政治工作的理论内涵,加固了政治工作的理论基础,引领了政治工作的理论繁荣。推进新世纪新阶段政治工作创新发展,应以以人为本为理论指南,把我军政治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相似文献   
66.
爱兵对思想政治工作者而言,是个恒久的话题,又是常变常新的实践课题。从一定的意义讲,思想政治工作就是一项以爱为基础的事业,思想政治工作方法也是以爱为基础的艺术。坚持以人为本,不能离开对官兵的热爱。一切成功的思想政治工作,究其根源,都与爱有关。思想政治工作者与工作对象之问,只有以爱做连接心灵的纽带,才能使感情的河流沟通和相融。那么,怎样在思想政治工作中实践坚持以人为本,奏响与和谐社会建设相适应的爱兵旋律呢?  相似文献   
67.
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明确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这是我们党执政理念的升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也是国防和军队建设的科学指南。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对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68.
经常性思想工作是部队建设的一项长期性、基础性工作。新世纪新阶段,各级党委、政治机关和政治干部,必须顺应时代发展要求,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坚持在与时俱进中抓落实,不断提高经常性思想工作的质量和效益。  相似文献   
69.
饶军 《政工学刊》2007,(10):51-52
作为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科技人才队伍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地位抓紧抓好,为科技人才创造一个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当前,应着重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70.
科学发展观的人本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人学观的创新和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历史进程中对人的主体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视的客观反映,是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的路径选择,文章在分析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的基础上,得出广大官兵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价值主体,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根本动力,坚持以人为本是加快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的根本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