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6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文锋 《环球军事》2008,(1):42-43
2007年10月15日,英、法、美多家媒体同时报道,曾经纵横亚非30年,呼风唤雨了大半辈子的传奇人物,有“雇佣军之王”、“法国第一雇佣兵”之称的鲍勃·德纳尔于两天前去世,享年78岁,德纳尔是谁?为何拥有“雇佣军之王”的头衔?请看——  相似文献   
32.
郭彩虹 《环球军事》2008,(15):54-55
性格迥异共事9年道格拉斯·麦克阿瑟(1880~1964),西点军校的优等生,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美国英雄,后来成了西点军校的校长,以改革军事教育著称一时。不仅如此,他父亲是位参过战的将军。可以说,上世纪30年代,美国军界最打眼的人物非他莫属了。  相似文献   
33.
我现在虽然已走上职业新闻生涯,但是每当人生得意或者遇到困难时,常常会想起我新闻生涯的摇篮和给予我丰富营养的“奶爸”们。  相似文献   
34.
逝接介绍著名作家姚雪垠的一篇文章,感受颇深。姚老一生走过了89个春秋,从事创作达70余年,撰写了650余万字的文学作品。在总结人生经历时,姚老把成功归结于“耐得寂寞,勤学苦练”八个字。他说:“耐得寂寞的目的,是为了勤学苦练。耐得寂寞的人,就能勤学苦练,从而作出成绩来。这样,人们就会承认他、记住他。相反,耐不得寂寞的人,就会心存浮躁,哗众取宠,热衷于出风头、赶时髦。这样的人就不可能坐下来刻苦学习,更谈不上埋头钻研,就不可能取得大的成绩,当然也就不可能给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总之,耐得寂寞,才能不寂寞;耐不得寂寞,偏偏寂寞,这是我几十年的经验总结。”姚老用自己的人生经历阐述了耐得寂寞与学习的关系,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35.
四川阆中市金城乡文崇垭村村主任、民兵连长李仕祥有个别名叫李三娃。他上任7年多来,把全市一个有名的落后村打造成了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村民们一提起李三娃,都会发出由衷赞叹:这真是浪子回头金不换呀!李仕祥今年50岁,年少时凭长得五大三粗和坏脾气,成为人见人烦的小地痞。1982年,已婚育有二女的他浪荡到仪陇  相似文献   
36.
5月份以来,河北省唐山市古冶区人武部对民兵应急分队采取抽查、拉动、随机设置演练课目等方式进行检验,发现不论是编制人员的在位率还是应急应战能力,都较过去有了较大幅度提高。该人武部紧贴应急应战需要加强民兵应急分队建设,坚决向自欺欺人、中看不中用的“假把式”开刀,以扎实有效的措施锻造出一支支作风过硬、技能娴熟的应急队伍。  相似文献   
37.
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民兵预备役工作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民兵预备役建设难度越来越大。“青年民兵之家”作为民兵工作的一线阵地,困难尤为突出,长期停滞不前,甚至出现滑坡现象。如何建好建强一线阵地,是摆在各级人武部门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河南省罗山县青山镇武装部在困境中求发展,在创新中求突破,“青年民兵之家”建设取得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38.
方子翼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1师首任师长,是第一位率部参战的中国空军师长,空1师首创了年轻的中国空军飞行员击落美军“空中英雄”、“王牌”飞行员戴维斯的惊人战例,空1师在抗美援朝空战中以击落击伤敌机88架的辉煌战绩,威震美国远东空军。然而人们并不知道,方子翼是70年前从雪山草地飞起的一只雄鹰。他搏击长空,把全部精力都献给了捍卫祖国领空安全的神圣事业。  相似文献   
39.
攻打运城     
赵懿 《兵团建设》2007,(5):54-54
前不久,兵团建工师八建离休干部梁友孝对我讲述了解放战争时期,他在王震的率领下,由陕北韩城东渡黄河攻打山西运城的一段亲身战斗经历。1948年2月中旬的一天,我西北野战军二军在王震、王恩茂的率领下,奉军委命令由陕北韩城禹门口东渡黄河,支援我华北解放军攻打山西  相似文献   
40.
我是从抗美援朝战争中幸存下来的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具有世界意义的局部战争,离开我们已经有整整60年了。如果有人问我:“你作为一名志愿军老战士,这场战争留给你的最深刻的记忆是什么?”我可以明确的回答说:“是死亡和胜利。”在朝鲜战场上“死亡”,无论对敌方、对我方都是刻骨铭心的记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