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16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21.
为了克服使用单个传感器的局限性,目标跟踪系统中引入了多传感器数据融合(MSDF)算法.MSDF能有效减小污染传感器测量量的噪声,又可排除估计过程中的无效测量量.它既能处理线性传感器的数据融合问题,又能处理含噪声的非线性传感器的数据融合问题.为了克服缺乏目标运动的前期信息的不足,目标跟踪系统中还运用了模糊运动学过程模型.因此,尽管缺乏有关目标运动及估计过程中所包含的传感器前期统计信息,该目标跟踪系统的性能却与基于已知目标精确过程模型的广义卡尔曼滤波器的目标跟踪系统相当.  相似文献   
22.
反恐利器——间接瞄准射击武器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9·11"事件后,反恐成为各国越来越重视的一个课题.现代反恐作战多为小规模、近距离、特殊环境下的点对点作战.在战斗中尤其是在射击死角众多的城市战斗中,遭到隐蔽在死角中敌人的火力杀伤是最可怕的悲剧.为了消除这些射击死角,反恐利器--间接瞄准射击武器应运而生.本文概要介绍间接瞄准射击武器(或系统)在部分国家的研发情况.  相似文献   
23.
研究了气体分子的非弹性碰撞机理,给出了分子内自由度激发、反应的几率选择模式及分子内自由度能量交换模式。以钝体驻点线流场为仿真实例,比较了DSMC仿真结果与粘性激波层方程计算结果。二者在较低高度时的一致表明DSMC仿真中采用的模式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4.
结合非线性优化理论和方法提出了易于实现、收敛速度比较快的多层神经网络共轭梯度反传算法。液体火箭发动机参数辨识技术已得到广泛的应用,由于传统的数学方法必须基于发动机已知模型,使得其参数辨识受到极大的限制。文中基于神经网络共轭梯度反传算法进行液体火箭发动机的系统辨识,结合变推力发动机热试车动态数据,得到了满意的仿真结果。  相似文献   
25.
在水面舰艇动态抗冲击试验中,指挥决策系统负责对被试舰艇与爆源间的相对位置进行实时的测量和解算,从而为被试舰艇操控提供参考、为试验组织指挥提供决策依据.介绍了该指挥决策系统的组成原理,重点阐述了其数据处理方法,并对应用情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26.
在水下隧道施工中,覆盖层厚度不仅对其安全性起着决定性作用,而且还是决定水下隧道造价和长度的主要因素.介绍了水下隧道的优特点以及影响覆盖层厚度的主要因素,并结合本地地质着重对钻爆法施工覆盖层厚度的研究进行评述,提出运用解析公式和数值计算的方法确定合理覆盖层厚度.  相似文献   
27.
本文根据珠海关后广场抗浮爆护桩抗拔试验结果,简要分析了饱和软土中大直径爆扩桩的抗拔受力特性和单桩的抗拔机理。与一般摩摩擦桩相比,爆扩桩的抗浮承载力除了由桩与土的摩擦力提供外,还有底部扩大头与其上部土层的作用力提供,而该力由扩大头上部土层的极限承载力来控制,通过加大头部可以大大提高桩的抗拔力。因此,采用爆扩桩作为工程的抗浮方案可大大减少工程量、节省工期、降低工程造价。本文为今后指导同类型桩的设计、施  相似文献   
28.
29.
爆扩桩是一种较先进的抗浮方法,已引起工程界的重视。本文从抗拔桩的重要性及应用出发,简要介绍了抗浮爆扩桩的背景及其研究历史与进展,并对其研究前景和发展趋势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30.
在分析总结爆热测定方法标准 WJ/Z 110存在适用范围、指标及试验方击等方面问题的基础上,阐述GJB 772.303—90制定的依据,并提出执行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