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10篇
  2023年   1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50篇
  2013年   48篇
  2012年   51篇
  2011年   54篇
  2010年   39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58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35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31.
《士兵突击》的导演康洪雷说:“我不喜欢那句‘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是当士兵的料,我们就当一辈子士兵;是当将军的料,你就当将军。我们总想把自己当成主官,仿佛这就是一个最高境界。其实中国传统不是这样的。”这是当百度与康洪雷对话问道,假如许三多退伍进入社会的时候,会不会不能适应新的环境时康洪雷的回答。  相似文献   
232.
为纪念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中国工农红军和新四军高级指挥员、军事家、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民族英雄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更好地学习和缅怀他的光辉业绩和崇高风范,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和现代化正规化革命军队的建设,经中央军委批准,由军事科学院编辑出版了<彭雪枫纪念文集>(以下简称<文集>).  相似文献   
233.
要把民兵政治教育搞活搞实,必须立足实际,充分利用驻地各种社会教育资源。一是用好一块阵地。充分利用"青年民兵之家"和国防教育基地,组织民兵参加国防知识竞赛、缅怀革命烈士、接受革命传统教育。要把"青年民兵之家"建成思想教育的阵地,充分用好这块阵地,使之成为民兵求知习武的课堂、传播文明的窗口、成长进步的驿站。二是抓住两个时机。在民兵居住分散、流动性大、人员  相似文献   
234.
许世宏 《国防》2008,(2):66-67
武警部队重新组建之初,主要是配合公安部门执行看押、看守、守卫、守护和警卫勤务。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和国际形势的风云变幻,其职能不断拓展,地位日趋重要,战略价值也越来越大。我  相似文献   
235.
《现代军事》2008,(5):67-70
美国军队向来有浓厚的符号文化传统,二战中美军步兵把Jeep、可口可乐、ZIPPO打火机和派克笔带到了全世界,使它们成为全球知名的品牌。随着美国的反恐战争在世界各地开展,这种模式又再次出现,而作为载体的除了形形色色的无人机、卫星电话、GPS、电子设备品牌,还有一类重要的装备供应商,例如“派力肯”(Pelican)的安全箱与照明设备。  相似文献   
236.
“台湾者,早为中国人所经营,中国之土地也。”郑成功的话明确提出了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台湾、澎湖及其他岛屿和大陆仅一水之隔,最狭处只有150海里。台湾居民绝大多数来自祖国东南沿海,他们和高山族同胞共同开发了祖国的宝岛,台湾通用闽南话。远古时代,大陆人民就将先进的文化渡海传入台湾。两汉时,台湾被称做“东鱼是”、“夷洲”。三国时,孙权曾派将军卫温和诸葛直率领万人大舰队“浮海”抵台湾。隋朝时,台湾称为“琉求”。隋炀帝还不止一次派出舰队横渡台湾海峡,到达宝岛。宋、元时澎湖划归福建晋江县管辖,元…  相似文献   
237.
分析传统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在保护方式上存在的缺陷和火探灭火系统的优点 ,提出在特定消防保护场所采用火探灭火系统替代传统固定式气体灭火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238.
超短波组网在武警部队无线通信中应用广泛 ,介绍了使用GR3 0 0转信台组建同频网的组网方式。  相似文献   
239.
陈安刚 《国防科技》2007,(11):33-40
本文对俄罗斯的各种型号的核潜艇进行了详细论述,分析了其发展历程与现状,并重点介绍了作战性能.  相似文献   
24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重要文明标志,也是当今世界各个国家竞争的一个重要领域。高校思政课作为国家培养青年人才的第一理论阵地,理应担负起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明民族自信心的重担。在国家层面,中央已经出台相关意见,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互融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现复兴,已是大势所趋。在现实层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越来越成为中国的一张文化名片,在与现代文化融合的过程中逐渐受到青年学生群体的喜爱。在此背景之下,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高校思政课相互融合,培养青年学生当代文化自信,实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大势所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