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7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3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17篇
  2019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39篇
  2013年   3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8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6篇
  2007年   31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2篇
  2004年   38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41篇
  2001年   46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9篇
  1989年   5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41.
界定了作战模式、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等概念,分析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的内涵、装备体系的特点。通过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对炮兵作战流程、能力要求的分析,构建了为适应这一要求的炮兵装备体系组分需求方案,得出其是由情报侦察系统、信息处理与指挥控制系统、火力打击系统和保障系统组成的结论。并据此绘制了侦察打击一体化作战模式下的炮兵装备体系结构及信息流程图。  相似文献   
42.
针对信息化战场上有源雷达干扰弹的作战运用,利用Matlab仿真工具,对有源雷达干扰弹干扰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时的压制区和暴露区进行了计算和仿真,分析了不同条件下压制区和暴露区的特点和规律,提出了有源雷达干扰弹干扰炮位侦察校射雷达时有效压制区的计算方法,对有源雷达干扰弹的作战使用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43.
廖敏健  董斌  程双平 《国防》2007,(5):24-24
可靠的情报保障是实施正确指挥的基础,战场上的斗智赛谋,必须以准确的情报为前提.未来联合作战条件下,战场情况变化复杂,使得侦察情报获取更加困难,传统的炮兵侦察方法和手段难以满足作战的需求,因此必须寻求新的方法和手段,综合运用各种侦察技术,建立情报获取、传递、处理一体的侦察情报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44.
此次俄乌冲突中,视频监控网络、大众社交媒体、知名科技公司、无人侦察装备成为俄乌双方侦察行动新的发力点,改变了侦察行动模式,扩大了侦察行动成果。同时俄乌双方的侦察行动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双方的侦察行动实践将深刻影响未来作战侦察行动。  相似文献   
45.
根据区域攻防的不同战场信息行动,建立3个非线性微分方程模型.以防御方的总射击速率和战斗力消耗率作为评价指标,着重探讨了进攻方的指挥控制系统、侦察监视系统、战毁评估系统和火力系统之间的性能匹配关系.  相似文献   
46.
应用交互多模(IMM)算法跟踪低空目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雷达跟踪低空目标时,由于多路径传播的影响,目标俯仰角的测量会出现测量误差.并且由多路径传播引起的测量噪声方差较大,在时间上具有相关性.应用交互多模(IMM)算法来提高跟踪低空目标的性能,并且提出了一种去相关的滤波方法来克服多径误差相关性的影响,最后给出了计算机仿真的滤波结果.  相似文献   
47.
48.
张宏远  税敏 《防化学报》1999,9(1):33-36
利用多项高新技术,研制了仿真度高、消耗低,交好性好的室内模拟训练系统,使乘车辐射侦察训练有了一种新的方法和设备,可显著地提高教学训练的效率和质量。  相似文献   
49.
本文首先介绍了合成孔径雷达(SAR)及其应用现状,重点说明了SAR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并归纳了SAR在军事中的应用,最后对SAR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侦察监视系统的仿真是一体化联合作战仿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侦察监视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了侦察监视系统的仿真需求分析,提出了仿真系统所要实现的基本功能,并利用UML对侦察监视仿真系统的角色、用例进行了分析,用用例图对整个仿真系统功能进行了描述。在此基础上,对系统进行了静态建模和动态建模。结果表明利用UML对侦察监视系统进行仿真分析,过程完整、易于理解,便于获取军事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