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21篇
  免费   249篇
  国内免费   355篇
  2024年   16篇
  2023年   69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107篇
  2020年   100篇
  2019年   49篇
  2018年   24篇
  2017年   60篇
  2016年   118篇
  2015年   156篇
  2014年   441篇
  2013年   444篇
  2012年   457篇
  2011年   434篇
  2010年   429篇
  2009年   371篇
  2008年   446篇
  2007年   441篇
  2006年   396篇
  2005年   395篇
  2004年   333篇
  2003年   288篇
  2002年   247篇
  2001年   226篇
  2000年   130篇
  1999年   109篇
  1998年   110篇
  1997年   100篇
  1996年   53篇
  1995年   59篇
  1994年   46篇
  1993年   28篇
  1992年   27篇
  1991年   22篇
  1990年   16篇
  1989年   28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61.
2005年10月12日9点30分左右,随着“神州六号”太阳能帆板按预定时间准时打开,承担太阳能帆板切割器研制任务兵器213所的科技人员爆发出了热烈的掌声,他们研制生产的切割器正常工作,标志着切割器的研制任务已经按要求圆满完成。这是213所为我国航天事业做出的又一贡献。  相似文献   
962.
在钠与水反应的教学过程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融会贯通、统摄知识能力,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做过一些尝试,供大家探讨.   一、培养观察能力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变化是原有物质消失、新物质生成,同时也伴随有能量变化的过程.观察这些过程,从中获取必备的信息,当属重要的是观察能力.……  相似文献   
963.
提出了一种预测非磁性建筑物空间磁场分布的新技术.基于等效宏观磁导率和磁化率的概念,利用静磁场积分方程法的正演计算和反演计算技术,找出了试验模块磁场测量值与非磁性建筑物空间整体磁场之间的关系.通过试验模块测量和数学模型仿真相结合的手段,达到了预测低磁钢筋混凝土结构非磁性建筑物空间磁场分布的目的.  相似文献   
964.
戚发轫,我国著名的空间技术专家,中国工程 院院士。1957年从北航毕业进入航天领域工作至今, 他亲历了我国卫星事业完全依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 诞生、发展继而一步步走向成熟的全过程。没有刻意 追求,但中国航天史上第一发导弹、第一枚运载火 箭、第一颗卫星、第一艘试验飞船,这么多的"第一" 自然而然地融入到戚发轫的生命中。 为纪念"东方红一号卫星"成功发射35周年, 本刊记者近日专访了这位共和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 星的亲历者。  相似文献   
965.
纳米材料具有强度、硬度、电阻率、比热和热膨胀系数高,密度、弹性模量和热传导率低,扩散性强,可裂性、韧性和软磁性好等优点。应用到军事领域,能提高军事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信息化系统的数据存储与获取能力、改善单兵装备性能、提高常规武器的打击与防护能力以及武器装备的隐身性能,还可制造出超微型侦察器和军用机器人。因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国防部就认识到纳米技术的军事价值,每年花费数百万美元资助各种各样的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966.
2005年1月8日,巫山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从电视上看到这个消息,我激动不已,在巫山大桥工地的情景,一幕幕浮现在眼前……高处不胜寒2003年2月18日,我奉武船重工公司之命,去巫山长江大桥工地担任负责人。到工地一看,不由得感到心悸。桥址正处巫峡峡口,两岸悬崖绝壁.巫峰直插云霄.脚下江水湍急。巫山大桥净跨径460米,为世界第一大跨度的中承式钢管拱桥梁。江面到钢管拱拱脚有116米,距拱顶有244米。全跨两道拱肋,每道拱肋22个节段。当时已经吊装了4个节段,拱脚到前端约百余米高。第一次爬拱肋,胆战心惊。川江上的船只像漂流的树叶.人  相似文献   
967.
在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连续六年空缺后,西北工业大学张立同院士等研发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耐高温长寿命抗氧化陶瓷基复合材料应用技术”项目获得2004年度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该项成果整体技术处于国际先进行列,材料综合性能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打破了国际高技术封锁,  相似文献   
968.
2005年10月12日09:00,举世瞩目的中国第2艘载人飞船神舟-6把费俊龙、聂海胜两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在太空飞行5天后于10月17日04:33安全返回地面。神舟-6飞船以实现多人多天飞行为目标,搭载了载人航天第二步任务  相似文献   
969.
《国防科技工业》2005,(11):50-51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自1970年4月24日,由自行研制的长征一号火箭成功地将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送上太空,35年的岁月中,长征火箭几乎承载了整个中华民族太空探索的历程。研究院相继研制成功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二号丙、长征二号丙改、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长征三  相似文献   
970.
精密滑环组件6354所产神舟系列飞船上的重要部件——空间精密滑环组件是由6354研究所研制生产的。该所经过近2年时间的努力,使该组件的技术性能大大提高。现用在神舟六号载人飞船上的该组件可靠性和技术性能指标都有很大提高,获得了神舟六号载人飞船总体承制单位的好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