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2022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针对传统欺骗干扰难以对调频斜率极性捷变SAR(chirp rate polarity jittered SAR, CRPJ-SAR)形成有效干扰,研究了对CRPJ-SAR欠采样转发干扰。通过建立CRPJ-SAR有限时长欠采样转发干扰信号模型,分析了欠采样转发干扰对CRPJ-SAR的干扰效果。给出假目标数目、位置以及幅度的理论计算公式。在此基础上讨论了欠采样周期对干扰效果的影响。利用数字仿真验证了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32.
逆合成孔径雷达由于其独特的成像原理,具有比普通雷达更强的抗干扰能力。调频步进信号具有在保持瞬时带宽较小的同时通过合成宽带技术获得距离高分辨,降低系统实现的复杂度的优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时间延时的对调频步进信号体制成像雷达欺骗干扰方法,利用对调频步进雷达接收到的回波信号进行距离向延时和方位向延时后转发,从而合成假目标对调频步进频率ISAR进行欺骗干扰。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行之有效。  相似文献   
33.
提出了一种基于最小最大决策的三站时差定位布阵优化方法,以提高系统对目标区域的整体定位精度。应用基于最小最大决策的最优化理论,建立布阵优化问题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以三站坐标为决策变量,以目标区域的最大水平定位误差最小为目标函数,然后运用基于最小最大决策的最优化算法,求解模型的最优解,并将此最优解作为三站时差定位系统的最优布阵。仿真结果与理论计算一致,验证了这种布阵优化结果的最优性。  相似文献   
34.
本文从目标的连续观察累积函数和兰切斯特方程入手,定量分析了假目标对于作战效能的影响问题。建立了评价模型,并举例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有意义的结论,对假目标的效能评价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35.
本文叙述了假行动、假目标,以及欺骗器材等欺骗性干扰措施,重点阐述了假桥障碍物的战术运用。  相似文献   
36.
37.
阵与阵法在中国古代军事理论和战争实践中占有重要地位,并伴随军事技术的进步、战争形态的更替、战争指导者指挥素质的提高而不断演进。诸葛亮推陈出新,在古八阵的基础上创新而成八阵图,指导了当时蜀伐魏的作战行动。本文立足军事学术视角,从战略指导、兵种协同作战、兵器配置、奇正作战四个方面探讨八阵图作战布阵的基本原则,以期进一步深化八阵图学术研究。  相似文献   
38.
基于高逼真多假目标干扰在组网雷达进行数据处理时可能会极大地增加中心站的计算量,降低数据关联正确率,提出一种改进的双门限快速数据关联算法,利用无源侦察设备所测的目标属性参数与空间状态参数的联合统计距离,对有源雷达与无源侦察装备协同的数据关联进行改良。通过仿真比较得出改进算法不仅可以对目标成功地进行跟踪,降低目标位置均方根误差,而且运算时间要比传统的JPDA大为缩短,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39.
在介绍迷惑式干扰概念及使用要求的基础上,从导弹的末制导雷达搜索范围的角度,研究了迷惑式干扰假目标如何布设的问题,建立了相应数学模型并进行了仿真,通过对仿真结果的分析得出了结论。  相似文献   
40.
针对多假目标欺骗干扰下异地配置的主/被动雷达传感器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三维情况下主/被动雷达联合鉴别虚假目标算法.首先采用基准线最小距离法排除部分虚假目标,再利用三维分配算法进一步进行鉴别.该算法与基于角度统计量和距离统计量鉴别虚假目标算法相比,可以得到较高的正确鉴别概率和较低的误鉴别概率.最后通过仿真的方法分析了观测次数、虚假目标距离和被动雷达精度对算法鉴别虚假目标概率的影响,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使主/被动雷达系统有效鉴别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