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7篇
  免费   44篇
  国内免费   1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22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41.
242.
BBO晶体II型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的输出线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355nm脉冲激光作为泵浦源,对影响BBO晶体II型相位匹配光参量振荡器输出线宽的各种物理机制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II型相位匹配是光参量振荡器获得窄线宽的有效而简单的手段。  相似文献   
243.
针对多波束天线的采用给卫星移动通信链路带来的同频信道干扰的问题,提出了同信道波束消除方法来抑制干扰。该方法无需参考信号,适用于相控阵天线和多波束天线系统,仿真结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244.
光功率调整直接影响到密集波分复用(DWDM)系统的系统富余度、光信噪比水平和误码性能,文中针对DWDM系统开通、升级和维护中的光功率调整问题,结合本单位DWDM设备开通及业务关系,以实际监测数据为基础,提出了波分复用系统日常维护、扩容和波道减少过程中四个光功率调整的指导原则。  相似文献   
245.
针对传统机载平面相控阵雷达扫描方式所采用的矩形栅交叠结构和三角栅交叠结构所引出的波束形状损失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交叉外切式交叠结构。分析并比较了3种结构的波束形状损失及能量分布图,推导了交叉外切式结构的优化俯仰角和方位角以及中心检测概率。仿真结果表明,交叉外切式结构波束形状损失最小,可以提高雷达中心检测概率,有利于实现雷达的完整性扫描。  相似文献   
246.
通过实验,在使用未冷却直调3.63 GHz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的简单强度调制和直接检测系统中,首次证明在800 m OM2多模光纤上采用正交频分复用技术进行64 QAM(正交幅度调制)编码实现实时点到点通信,传输速度为11.25 Gb/s,功率损失1 d B。  相似文献   
247.
针对防空兵基地训练需求,设计了使用低速平台搭载干扰系统伴随高速战机实施随队干扰的编队方式,仿真分析了不同主瓣宽度雷达、不同平台速度下的随队干扰过程。结果表明,对于所设计的编队方式,存在某一速度取值范围使得全程随队过程得以实现;当平台速度低于实现全程随队干扰的取值范围时,存在最佳的初始进入距离以实现最大局部随队干扰过程。  相似文献   
248.
为了实现对飞行目标的测控跟踪,设计了一种基于探针加载结构的具有倾斜波束的测控天线。该天线通过在圆形金属贴片上加载短路探针实现了波束调控。结果表明,该天线中心谐振频率为4.7GHz,在4.38GHz~4.9GHz频段范围内回波损耗小于-10dB。在水平面准全向辐射,在垂直面50°方向实现最大波束指向,可以满足对飞行目标的测控跟踪需求。该天线具有结构简单、波束调控易实现、剖面低等优点,在测控通信中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49.
针对现代导航战对卫星导航接收机干扰对抗能力的要求,研究了BDS/GPS双模自适应抗干扰接收机的关键技术。在分析传统空时零陷技术的基础上,引入基于数字波束形成的自适应抗干扰技术,并使用惯性模块和历书进行卫星信号初始来波方向估计,显著增强了接收机的抗干扰能力。同时,提出了BDS/GPS双模多阵元天线耦合测量与校正技术,有效解决了双模天线设计难题。仿真测试表明:接收机使用数字波束形成技术后,总体抗干扰能力可达85dB,比单一使用空时零陷技术增加了8dB。  相似文献   
250.
利用TRNSYS软件对重庆夏季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热一体化系统进行瞬态模拟分析计算,得到系统瞬时发电量与一段时间内累计发电量,光电热模块瞬时进出水温度与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瞬时进出水温度,系统一段时间内光电热模块累计有效得热量与一段时间内太阳能平板集热器累计有效得热量,系统的光电转换效率、光热转换效率以及太阳能综合利用效率。结果表明,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热一体化系统是重庆地区建筑太阳能光电热一体化系统适宜的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