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6篇
  免费   72篇
  国内免费   36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28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2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8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利用计算几何的曲面理论,选择均匀双三次B-Spline曲面,对船体曲面进行了数学表达。根据曲面顶点反求研究的最新算法,文中推导出了已知型值点与均匀双三次B-Spline曲面控制网格顶点之间的数学关系式。只要已知船体曲面上的一些特定型值点,应用这一关系式,便可求出数学表达所需的曲面控制网格顶点的数值。这种方法简单易行,计算有效。  相似文献   
2.
3.
对低信噪比条件下缓动点目标检测技术中候选轨迹的确定算法进行了讨论。首先,给出了计数积累和线性预测的一般方法,然后,提出了一种基于计数积累,线性预测和轨迹约束的候选轨迹确定以及实现检测的算法,最后是算法性能分析。  相似文献   
4.
模拟训练的真实性取决于数学模型对现实的仿真程度。本文介绍了一种反潜直升机在转移探测点飞行时的数学模型,经使用与海上实际情况相近。  相似文献   
5.
根据经典控制理论,引入姿态角加速度反馈,采用零、极点相消,变增益补偿等设计方法,所设计的再入机动弹头滚动回路姿态控制系统具有良好的快速性、稳定性和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研究运动参数和弹头外形对弹体斜入水过程的影响规律,采用气液两相流体积分数和水汽空化模型,通过嵌套网格实现刚体三自由度运动学和动力学耦合,模拟了弹体以80~100 m/s速度倾斜入水开空泡阶段的运动过程。经文献实验验证,入水弹体速度与位移的误差为0~6%和-8%~0,转动角度误差为-6%~0。通过对入水速度和入水角度的多工况模拟研究,发现入水速度增大,弹体轴向冲击载荷增大,最大载荷与速度的平方呈线性关系,弹体速度非线性衰减率大;入水角增大,弹体转动角速率减小,运动稳定性强,速度衰减率不受入水角影响。与圆锥头部弹体相比,采用头部阶梯状修型后的弹体的平均速度衰减率、转动角速率和最大轴向冲击载荷分别降低到66.7%、40%和77.2%,显著提高了运动稳定性。  相似文献   
7.
以典型拖曳式诱饵干扰模式为设计对象,结合导引头跟踪诱饵的工作模式和前置点比例导引制导律的设计,对末制导抗拖曳干扰导引方法进行了理论推导与分析,为导引头抗拖曳诱饵干扰措施的设计与验证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速摄像技术记录了同一入水条件下头部斜切角为5°~25°的5种非对称头部运动体垂直入水过程,比较分析了它们的空泡形态和速度变化,还分析了同一运动体在不同入水初速度下的入水空泡和速度变化.结果 表明:非对称度即斜切角越大,运动体的各阶段的运动更为紧凑,运动状态改变更快,运动体姿态越不稳定,空泡形态变化更快,空泡壁更早...  相似文献   
9.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空中目标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空中目标类型进行归类的基础上,建立了融合目标战术特征和物理特征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元统计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法对空中目标识别中的多项指标进行了综合聚集,在理想点的基础上建立了综合优化决策模型.实例验证该模型能有效地解决目标类型识别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现代国土防空近程点防御防空导弹,根据需求的发射纵深确定发射区远界,根据确定的发射区远界确定杀伤区远界.影响发射区远界和杀伤区远界的主要因素是火力单元的目标通道数和导弹的发射间隔.减少两发导弹间的发射时间间隔是减少对制导雷达作用距离和导弹射程需求的最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