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0篇
  免费   60篇
  国内免费   5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2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15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71.
该文详细描述了长波红外成像制导仿真技术,进行了原理技术研究使视频(可见光)图像成功地转换成红外动态图像,研究结果表明,长波红外成像仿真技术研究,性能指标已达到要求,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172.
概述了基于雷达成像的目标类型识别技术。阐述了多层前向网络的分类特性,提出一种网络结构自整定算法来训练网络,并构造分类器,对基于转台成像实验的雷达目标类型识别问题进行了仿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经结构自整定算法训练后的前馈网络对成像雷达目标具有较好的推广识别能力,识别率达到90%。  相似文献   
173.
带有红外成像探测系统的飞行器在大气层内高速飞行时,光学头罩与大气层之间发生剧烈的相互作用,产生气动光学效应。该效应将引起像偏移、像模糊、像抖动,使得红外成像探测系统对目标的成像探测威力下降、探测精度降低。研究了高速动平台下气动光学效应的内涵及其对红外成像探测系统探测威力、探测精度的影响机理,对典型飞行状态下产生的气动光学效应进行了数学仿真计算,得到了仿真计算结果,并对仿真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4.
卫星平台颤振条件下,推扫式高分辨率光学影像成像往往产生扭曲,从而影响影像的定位及信息提取精度。针对当前颤振下影像成像扭曲补偿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线加速度计测量平台颤振下的稳态重成像模型实现高分辨率卫星颤振扭曲影像的重建。本文采用受平台颤振影响而扭曲变形的高分某型号卫星全色影像数据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线加速度计可以有效检测并测量出平台的颤振,设计的颤振影像地面重建模型可以有效改善平台颤振下推扫式光学影像扭曲成像的影响,补偿后的影像扭曲变形现象明显消除。  相似文献   
175.
研究卫星平台姿态误差对TDICCD相机成像几何质量影响有助于提出姿态指标设计要求以提高相机几何成像质量,以像点位移为中间参量,研究了平台姿态误差和成像几何质量指标之间的定量关系。基于平台姿态误差引起的像移速度、偏流角和积分时间等成像参数误差分析,结合严密几何成像模型推导了像点位移的误差模型,建立了从像点位移量到相邻像元间角度畸变、长度畸变、像元分辨率和定位误差等几何质量指标的定量模型,构建了从平台姿态误差到相机成像几何质量指标的完整定量分析链路。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偏航角姿态误差是影响成像几何质量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6.
2012年12月13日,距地球约700万公里的深空,"嫦娥"与"战神"相会。嫦娥二号卫星与图塔蒂斯小行星交会的瞬间,星载监视相机对小行星进行了光学成像,这不仅是我国首次实现对小行星的飞越探测,也是国际上首次实现对图塔蒂斯小行星的近距离探测。我国成为继美国、欧空局和日本之后,第4个探测小行星的国家。  相似文献   
177.
将SAR成像末制导划分为4个阶段,建立了交接班问题的弹目几何模型,分析了交接班满足的2个条件,即目标被可靠检测和成像斜视角要求;设计了成像交接班转弯弹道,分析了导弹横向机动加速度和预置的成像前置角对交接班耗用时间的影响;采用三维制导律研究了SAR成像到前向打击的交接班,分析了SAR成像时间对总制导时间的影响.仿真结果表明,合理设置成像斜视角,提高聚束SAR成像的检测概率,增大交接班时导弹横向加速度,可有效提高成像交接班成功率;SAR成像时间越长,对目标识别越有利,同时也使末端攻击弹道曲率越大,SAR末制导总的攻击时间越长.  相似文献   
178.
为掌握全景成像系统的水平探测能力,根据双曲面反射镜的性质,给出了全景图像与柱面图像的映射关系,建立了系统水平探测距离的数学模型.仿真结果表明,系统水平探测距离具有旋转对称性,并与目标的大小和入射角有关.  相似文献   
179.
正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6):48-49
苏联于1957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从那时到现在的50多年间,航天技术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据不完全统计,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共发射了航天器近6000颗,其中苏联和后来的俄罗斯以及美国占发射总数的绝大部分。在这些航天器中,军用卫星占到卫星总数的2/3,它们在军事上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冷战期间,苏联以其强大的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后盾,成为唯一能与美国在太空相抗衡的超级大国。由于苏联及俄罗斯军方对其军用卫星、特别是成像侦察卫星的部署、使用及近年来的研发情况一直进行严格保密,致使外界对其了解甚少。这篇文章对人们窥斑见豹,可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相似文献   
180.
王民  郑大壮 《环球军事》2012,(17):54-55
由于俄军使用的成像侦察卫星多为上世纪70、80年代的设计产品,其在轨时间短、发射频率高、成像分辨率低、不能实时传输及性能不稳定的缺点已严重制约了俄军对情报的现实需求。早在上世纪80年代,苏军总参情报局就提出了研发新一代重型成像侦察卫星的要求,在这种情况下,苏/俄两大侦察卫星研发机构——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和莫斯科拉沃奇金纳科研生产综合体分别提出了自己的重型侦察卫星计划。萨马拉“进步”火箭航天中心提出重达14吨的“蓝宝石”低轨详查型卫星计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