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21篇
  免费   37篇
  国内免费   97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8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6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34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132篇
  2014年   442篇
  2013年   454篇
  2012年   507篇
  2011年   422篇
  2010年   446篇
  2009年   451篇
  2008年   553篇
  2007年   431篇
  2006年   394篇
  2005年   388篇
  2004年   243篇
  2003年   191篇
  2002年   130篇
  2001年   128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70篇
  1998年   41篇
  1997年   43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7篇
  1994年   21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61.
无人装备与智能视觉技术的有机结合,能够极大拓展军事情报来源和分析手段,有效提升无人装备的战场信息获取与分析能力。本文对无人装备发展情况进行论述,从基于深度学习的图像感知和图像认知两个方面对智能视觉技术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无人装备智能视觉技术未来发展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62.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地空导弹装备保障效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空导弹装备保障效能评估是当前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在作战运用中面临的重大问题之一。依据贝叶斯方法,以地空导弹装备在使用阶段的保障效能为评估对象,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分别建立定性指标评估标准和定量指标评估标准,进而建立基于贝叶斯网络的评估模型,实现对装备保障效能客观、准确的评估,为系统改进和发展提供量化依据。通过分析所得数据,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相似文献   
63.
64.
65.
智能技术在海战领域广泛深入应用,催生智能化海战新形态.从海战的发展历程分析智能化海战的作战样式、特点和制胜机理,结合国内外军事领域智能技术发展现状,提出智能化海战装备建设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最后给出适应未来跨域协同、敏捷指挥和精准控制需求的智能化海战装备的发展建议,为有效塑造态势,打赢未来智能化海战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6.
《2008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要建立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这一具有中国特色的国防科技工业新体系呈现出两个显著特点:一是以小核心、大协作、寓军于民为军民互动的内部机制;二是以加强对外合作为军民互动的外部机制。  相似文献   
67.
动态能力是装备动员发挥应急功能的关键。装备动员动态能力是存量能力、流量能力与增量能力的聚合体,具体又可分解为预见能力、学习能力和整合能力,分别对应着识别、配置和转换三大功能,并通过装备应急需求与社会经济建设的纳入与融合得以实现。在机制层面,动态能力依靠装备动员节点各部门与系统间的耦合与联动,即职能协同的关联效应,以联动式、节点式、归口式三种主要途径得以展现。  相似文献   
68.
系统地论述了当前世界范围内各式远距离反坦克导弹的研究、发展、应用、升级改造思路和更新换代情况,以及一些知名公司的研制和发展特色;指出远射程、高精度、大威力,以及良好的适配能力和多用途化将成为其发展的重点。  相似文献   
69.
当前,预备役部队应急分队成建制遂行任务"人员难集中、装备器材不配套、针对性训练不足"等问题比较突出,严重制约了部队遂行多样化任务能力的提升。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要求,积极推进应急分队能力建设,已成为一个刻不容缓的时代性使命课题。因此,要着眼"建在身边、抓在手中、用在关键"的要求,高起点、高质量、高标准地抓好应急分队的建  相似文献   
70.
装备保障力是部队战斗力构成的基本要素.由于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预备役部队装备保障建设存在许多矛盾和问题.一是现有装备型号老旧、缺编较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