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5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43 毫秒
51.
《兵团建设》2012,(10):41
正读者:我曾是农一师十团职工,2007年调到塔里木大学工作。请问是否有相关规定,能将我在团场缴纳的养老金与事业单位缴纳的养老金衔接起来?编辑部:2003年8月,兵团劳动和社会保障局下发《关于机关事业单位聘用人员参加基本养老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在机关事业单位的聘用人员中开展养老保险,参  相似文献   
52.
《兵团建设》2012,(6):45
读者:我是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自2009年起服务于农二师三十一团,2011年7月结束服务期,在农二师三十一团参加工作。现想咨询一下关于如何确定志愿服务期间的社会养老保险缴费年限的问题。编辑部:你在农二师三十一团的志愿服务期即视同缴费年限,无需缴纳各项社会保险,在农二师劳动行政部门作视同缴费年限认定即可。  相似文献   
53.
2012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军人保险法》(以下简称《军人保险法》)颁布施行了,为方便战友们熟悉了解这部法律,我们特意征集了最具代表性的十个问题,邀请专家律师进行解答,希望对战友们有所帮助。1.请问《军人保险法》规定军人军属主要享受哪些保险权益,应当履行哪些义务?——某部警卫连张连长在保险权益上,《军人保险法》规定军人依法参加军人伤亡保险、退役养老保险、退役医疗保险等,并享受相应的保险待遇。随军未就业的军人配偶依法参加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同时享受地方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提供的就业指导、培训等方面的服务。法律明确规定,军人有权查询、核对个人缴费记录和个人权益记录,要求军队财务部门和地方社会保险经办机构依法办理养老、医  相似文献   
54.
创建有中国特色的军人养老保险制度首先必须对现实客观存在的军人养老保障制度进行分析判断,并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依托国家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模式,逐步建立与国家社会保险制度相衔接,资金来源稳定可靠,管理体制相对独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军人养老保险制度。军人养老保险制度与地方养老保险制度衔接的关键是军人养老保险基金的划缴与转移,因为这涉及到退役军人的保险待遇水平高低问题。  相似文献   
55.
文章旨在通过对地方当前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情况的考察与分析,指出其对军队所带来的一系列影响,同时提出应对之策,并探寻对建立军队养老保险制度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56.
随着国家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相结合的新的养老保险制度的建立,军人退役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与地方接轨过程中,军队“中人”个人账户上资金积累不足的问题即被提上了议事日程。文章将对军人退役养老保险的补偿问题进行研究,分析实施补偿的原因,提出补偿的原则,探讨补偿的形式。  相似文献   
57.
财经词典     
《兵团建设》2010,(4):17-17
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被称为“70后”。他们出生于20世纪70年代,一般拥有较好的教育背景,消费行为多务实。在养老问题上,“70后”常常会陷入一种困境:他们很难“啃老”,但也并不期待“养儿防老”。同时,相对于上一代人,他们对寿命有更长的预期,对退休后的生活品质有更高的期待。但他们却无法依靠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来完成为自己养老的重任。请看——  相似文献   
58.
导读     
  相似文献   
59.
近年来,我军的保险事业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目前我军保险体系还很不完善,特别要提出的是,  相似文献   
60.
军人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成本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立在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传统军人养老保障体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军队建设发展要求,必须进行制度变革。但是这种制度变革是要付出一定成本的,一般将其称作转轨成本。军人养老保险制度转轨成本的规模要受到制度保障覆盖面、保障对象年龄结构和预期寿命、平均养老金的水平、制度规定的退休年龄,以及所选择的折现率等因素的影响。控制制度转轨成本归根到底就是要在制定正确的补偿原则的前提下,在确保稳定可靠的资金支持的基础上,合理划分“老、中、新”三类人员,并调整养老金替代率,以便于在保证养老金正常支付的同时,逐步弥补转轨成本,实现渐进式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