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26篇
  2012年   42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8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61.
近日,山东省军区依据民兵预备役部队建设特点和依法行政需要,与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联合下发了《山东省民兵预备役部队基层建设要则》。一是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兵预备役建设发展的总体思路。按照"依法规范、分类指导,落实组织、改革训  相似文献   
262.
1944年,随着日本在太平洋战场上的节节败退,美国潜艇部队加紧了对日本海上运输线的打击。日本海上运输线几乎被掐断,石油、橡胶、矿石等战略物资的输入量日益下降,难以满足作战需要。由于日本海军兵力不足,电子设备落后,难以在漫长的海上运输线上进行有效的反潜作战,日本就参考英国大西洋反潜战的经验,  相似文献   
263.
赵利  陆文强 《环球军事》2009,(19):38-38
新型机动岸舰导弹方阵由新型机动岸导团的官兵组成。为适应中国特色军事变革要求和未来信息作战需要,人民海军首支新型机动岸舰导弹团于2004年正式组建。国产新型岸舰导弹火力范围能够覆盖我国近海作战的主要区域,能够对近海活动的敌大中型战斗舰艇编队实施有效攻击。  相似文献   
264.
李咏琳  尹振邦 《国防》2008,(10):21-21
"信念、使命"教育是新时期新阶段我军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题。广东省恩平市人武部党委从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客观需要出发,改进过去主题教育主要在现役干部中进行的做法,在突出抓好现役干部教育的基础上,要求职工、专武干部和纳编民兵都要参加教育,编印学习提纲下发到每个职工、专武干部和基干民兵手中,采取基本理论普考、基本知识竞赛、  相似文献   
265.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探索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内在规律,坚持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民兵预备役建设作为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联结军队与地方,必须紧密结合寓军于民的组织形式和党管武装的领导体制,务实军地齐抓共管的基础,在融合中实现战斗力与生产力的同步提升。  相似文献   
266.
近日,湖北省荆州军分区为迎接奥运圣火的到来,更好地参与到北京奥运会中,结合部队实际,从培养适应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型人才角度出发,利用现有人才资源,组织动员高学历,高素质干部担任英语老师,开展“百日英语培训”活动,受到军分区上下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267.
周建明 《政工学刊》2008,(11):22-22
根据实际需要设置课题,增强教育的针对性。(一)紧贴形势政策变化。每当国际国内形势发生重大变化,国家和军队改革政策出台,都要及时了解掌握官兵思想反映,积极主动安排教育。可采取领导干部作形势报告、邀请驻地院校教授解疑释惑、新闻点评等形式,  相似文献   
268.
抢救伤员、转移群众、清理废墟、搭建帐篷、抢收抢种、心理疏导……灾区的每一个战场,哪里最圈难,哪里就有民兵预备役的身影;哪里最艰苦:哪里就有英雄儿女的汗水。特大地震发生至今,川渝两地4.8万民兵预备役人员迅速奔赴抗震救灾一线,参战官兵与救援部队一起出生入死,共赴危难,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交出了一份合格答卷。根植于人民,方知人民的痛苦;扎根于人民,方知人民的力量;服  相似文献   
269.
思想政治教育是研究人(思想及行为)的科学,而需要乃人之本性,是人的一切思想及行为的原始动因,所以,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把人的需要作为研究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基础,其关于人的需要的理论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依据。本文拟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需要理论与大学生的现实需要的特点相结合,以期对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70.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历经艰难险阻,不断探索,开创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是人类历史上的一次重大变革。这条现代化新道路的形成绝非历史的偶然,而是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从历史逻辑来说,它是中国共产党探索现代化建设的经验总结;从理论逻辑来讲,它是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的继承与发展;从实践逻辑来看,它是开启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根本遵循。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开创,宣告发展中国家成功走出一条异于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加速了人类探索现代化道路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