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1篇
  免费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79篇
  2013年   106篇
  2012年   87篇
  2011年   121篇
  2010年   116篇
  2009年   90篇
  2008年   112篇
  2007年   84篇
  2006年   39篇
  2005年   67篇
  2004年   56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3篇
  2000年   40篇
  1999年   25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6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61.
军功章是军人最珍贵的勋章,是军人负重前行、保家卫国的奉献与见证。送喜报,宣扬立功事迹,是让军人成为全社会尊崇的职业的务实举措。新春将至,各地送立功受奖喜报工作陆续展开。一张小小的立功喜报,凝聚着官兵辛勤的付出,承载着官兵视之高于生命的军人荣誉。  相似文献   
62.
军事人力资本是军人经过各种投资而形成的具有军事价值和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敬业精神、心理素质和健康等质量因素之和.长期以来,一般只突出军事人力资本的军事价值,强调军人无私奉献,要求军人绝对服从,导致将"只讲奉献、不求回报"作为每个军人的行为准则,而没有将军人当作人力资本进行投资回报分析,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军人的利益、挫伤了军人的积极性.因此,健全我国军事人力资本激励机制,加强我军人力资本投资建设,对于激发军人献身国防建设的自觉意识、促进国防和军队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3.
近年来,在素有"中国银杏之乡"盛名的山东省郯城县,党管武装、基层建设、民兵训练、双拥共建等10多项工作被上级表彰,2007年首次荣膺山东省"双拥模范县"称号。提起这些成绩,干部群众无不自豪地说:"因为我们有一位拥军爱武的好书记——李明开。"  相似文献   
64.
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要求官兵不仅应具备过硬的军事素质,而且应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长期执行任务期间,面对环境复杂、条件艰苦、任务艰巨、危险性大等特点,对于如何保持官兵身心健康,最大程度减少因心理疾病造成的战斗减员,笔者就此进行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65.
聚焦"80后"军人的心理世界,陕西省安康军分区发现他们意气风发、性格奔放、追求进步、渴望成才,但其背后似乎又隐藏着几分天真的脆弱与偏执。焦点一:当个性遭遇管理  相似文献   
66.
从吉林老家到辽宁滨城,从大连海岛到丹东边防,一位忠贞不渝、自立自强的边海防军人的妻子,以对丈夫、对家庭、对国家的至爱真情感动了无数人。她,就是辽宁省军区某边防团参谋长王贵全的妻子伊冬梅。相夫教子,甘当内助,勇挑家庭重担伊冬梅原本在市政企业里有份儿比较舒适优越的工作,年年被单位评为先进  相似文献   
67.
山西省五台县台怀镇杨林村民兵连建在世界著名的佛教圣地五台山中心区,是以退伍军人为主体的民兵分队,这是连队的特色,也是优势。面对日益增长的旅游需求、错综复杂的宗教环境、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混合遗产利益调整新的形势,他们紧紧围绕五台山"创世界旅游品牌、建世界一流景区"的发展战略,依托民兵连这块阵地,着眼退伍兵群体作用  相似文献   
68.
夏天  杜瑾 《政工学刊》2009,(6):64-64
年八犯罪心理预防是指采取测查、预测、观察等有效措施,对已经或可能具有一定犯罪倾向的军人,控制和排除其与犯罪心理形成的相关因素,防止其外化为犯罪行为;或进行心理矫治,改变其心理倾向,达到预防犯罪的目的。本文提出构建军人犯罪心理三层预防体系,即“微观——个体,中观——军营,宏观——社会”,形成相互补充、相互渗透的完整的预防体系,以求达到全方位抑制与消除军人犯罪心理的产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69.
作为一名军人,我们都向军旗宣过誓,要听党指挥;作为一名党员,我们都向党旗宣过誓,要忠诚于党。这种承诺彰显着军人的本色、党员的本质。  相似文献   
70.
众所周知,挫折刺激对个体身心健康有很大影响,不过它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个人身上的一些中介调节变量发生作用。一直以来,心理学集中研究了个人的应对策略、社会支持、情境因素等变量对挫折的中介调节作用。但是,近年来,心理学家更关注人们在应对挫折事件时所表现的人格差异。研究者越来越清晰地认识到人格变量是人们应对挫折的有效心理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