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6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8篇
  2014年   76篇
  2013年   65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8篇
  2008年   61篇
  2007年   40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13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6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81.
企业"民转军",是指战时为满足军事需求,将生产民用产品的军工企业和可生产军需物资装备的民用企业转为生产军品的过程.它是战时国民经济动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战时军需物资装备持续动员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482.
新世纪新阶段,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立足综合国力提升,拓展国防和军队建设新思路;着眼国家利益拓展,赋予国防和军队建设新内涵;紧扣维护战略机遇期,明确国防和军队建设新要求,开创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483.
美陆军FM6-22野战条令和AR600-100陆军条例《陆军领导力》确立了陆军军官领导力的基本要素,界定了美陆军军官必须具备的八项核心领导能力,即领导他人、将影响力扩展到指挥系统以外、以身作则实施领导、沟通交流、营造良好环境、自我准备、培养他人和获取军事成效。  相似文献   
484.
龙国华 《环球军事》2009,(24):14-16
东北军空军从1921年正式发轫,到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夕,已经成为国内飞机数量最多、机型最齐全、航空设施最完备、教育训练最正规的空军队伍,而且作战实力和水平也是其他军阀空军所无法比拟的。但是强大的东北军空军也是在一夜之间和东北军完成了从极盛到消亡的过程,成为东北军和中华民族的奇耻大辱。  相似文献   
485.
国外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外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建设方面,都制定有国家发展战略和计划,并注重发展军民两用技术,扶持民用企业参与军品科研与生产,采用军民通用标准规范,以加强军民之间协调利用资源的有效合作,为我国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实施以及在军民两系统间合理配置资源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486.
(五)追赠二名一级上将 在国民党军军衔序列中的追赠军衔,主要适用于没有获得过国军军衔的民国先烈和对国家做出重大贡献的人士。国民党政府在大陆期间,曾经追赠曹锟、吴佩孚一级上将军衔,以表彰二人面对日寇的威逼利诱而保持民族气节的义举:  相似文献   
487.
江勤宏 《国防》2008,(3):8-11
2005年,中央军委胡锦涛主席在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要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全面推进经济、科技、教育、人才等各个领域的军民融合,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把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与经济社会  相似文献   
488.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寓军于民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始终坚持"统筹"方针,切实确保"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89.
刘长意 《国防》2008,(6):38-39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统筹好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是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坚持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协调发展的方针,既是强国之策,也是强军之道。"寓军于民的民兵预备役工作是国防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要始终坚持"统筹"方针,切实确保"协调"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社会建设的迅猛发展,既为民兵预备役工作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  相似文献   
490.
在新时期“寓军于民”战略的指导下,军民融合逐渐由军工生产领域向军工科研领域深化拓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