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5篇
  免费   0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44篇
  2012年   39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5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我叫龚正江,是十三师黄田农场园六连党支部书记、连长。从2002年1月调入园六连,一转眼11年过去了。去年职均收入达到3万元,在全团名列前茅。看到职工们的生活越来越好,我的心里别提多高兴。刚来六连时,这里是个典型的"两多连队——贫困职工多、老弱病残职工多加上土地贫瘠,职工们都抱着过一天算一天的态度。了解到这些情况后,我感到压力很大,但也下定了决心,让这个老大难单位换个样子。六连是由3个连队合并而成的,  相似文献   
102.
6月6日,安徽省怀远县龙亢农场的麦田里迎来了两位"重量级"明星:当地小有名气的小麦机收作业能人刘化礼和他的机收作业利器——雷沃谷神GE50联合收割机。"我们就用老刘的机器割麦子,其他的机器不行!"乡亲们说。"昨天农场的领导打来电话,让我带着4台雷沃谷神收割机来收麦,还说村里给照看机器、帮着收钱。非让我来啊!"老刘说起了来龙亢农场抢收小麦的前因后果,"现在到处都需要收割机,今天只能来一台,明天早上再来一台,估计两台机器  相似文献   
103.
在十三师柳树泉农场,人们经常可以看到这样一幕,81岁高龄的农二连退休职工姚漓川骑着电动车载着双目失明的残疾人付新智四处转,从他们的脸上,可以看到快乐的笑容,一老一少享受着暖阳。数十年来,姚漓川用自己普通而又不平凡的行动,温暖了无数柳树泉人的心,成为柳树泉人心目中的"活雷锋"。  相似文献   
104.
引进现代编织工艺,将机织与手工结合起来生产地毯,十四师皮山农场地毯厂年产地毯近3.75万平方米,产品远销全疆各地,年预计销售额达200多万元,带动该团500余名在家待业职工、残疾人就业。热孜耶·古丽就是其中的一位。  相似文献   
105.
在小兴安岭西麓这片黑土地上,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北安分局襄河农场场长、武装部第一部长方德贵的尚武事迹被人们广为传颂。自他兼任襄河农场武装部第一部长以来,把兼职当本职,与时俱进地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武装工作机制,使武装部全面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在他的带领下,襄河农场武装部连续5年被农垦总局党委评为“先进武装部标兵”,  相似文献   
106.
讲述2月3日,笔者走进十三师火箭农场五连退休职工苏来满·依力牙孜家中,他正和老伴兴致勃勃地聊着天。屋内整洁温暖,和室外的天寒地冻相比俨然是两个世界。"如果没有师、团场这些助残、扶残的好政策,真不敢想象我们家现在的日子会过成什么样……"苏来满·依力牙孜一边给笔者沏茶一边感慨道。苏来满·依力牙孜本来有一个幸福的5口之家,一个儿子、一对双胞胎女儿让他很是满足。谁知天有不测风云,两个双胞胎女儿先后在  相似文献   
107.
正我叫赵卿,是六师芳草湖农场东河坝社区党委副书记、主任。如何让职工不断提高自身种植技术,鼓起钱袋子、过上好日子,是我在工作中思考最多的问题。一直以来,东河坝社区都主要以种植棉花为主,由于种植结构单一,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比较弱,职均收入不高。我上任之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更新职工观念,调整种植结构。为此,我带领党员干部进农户、  相似文献   
108.
正如果用一幅图画来表现兵团职工群众多元增收的题材,我们不妨这样构思:广袤的绿洲上,一条条小径如小溪汇集到通往小康的康庄大道上,此画标题是《阡陌纵横多元增收》。职工群众具有无穷的创造力,可以说,市场有什么需求,他们就有什么增收的门道。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六师各团  相似文献   
109.
正开屯之要,首在水利。兴水利,而后有农功,有农功,而后裕国。1952年2月,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主席毛泽东发布军队整编命令。1953年5月,新疆军区根据毛泽东主席和西北军区命令,将所属部队分别整编为国防部队和生产部队。为了更好地管理生产部队,军区成立生产管理部,原第六军军长程悦长任部长。生产部队的军政工作和后勤供应,分  相似文献   
110.
正2014年,兵团走过60年历程。自1960年开始,兵团积极执行了国家交给的援外任务,对亚洲、非洲一些国家进行农业技术和经济援助,派遣技术人员和劳务在受援国进行农场、水利建设及工厂、道路建设。站在历史的坐标上回首过往,兵团对外援助虽历经风雨却始终重信守诺,将力所能及与受援国的实际需要紧密结合,成绩斐然。修筑中巴友谊公路在"万山之祖"的喀喇昆仑山,196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