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王惠 《中国军转民》2006,(12):51-51
这是到目前为止,我们可以看到的第一本全面记录中国实施军转民战略过程的书。全书共八章,约18万字。怀国模将军以翔实的史料以及亲身的经历和实践,详细地让我们重温了中国军转民这一伟大的国防科技工业实施的战略转变。从这本书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国初中央就明确地提出来军民结合的战略思想。特别是,1978年邓小平指出:国防工业要以民养军,军民结合。在1982年邓小平又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以军为主,以民养军”的十六字发展方针。在党的十五中全会,提出国防科技工业要坚持军民结合、寓军于民为标志,开始向军民结合,寓军于民阶段发展。从…  相似文献   
52.
《中国军转民》2012,(11):81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权威性杂志。《中国军转民》杂志以推动军民结合、寓军于民,走军民融合式发展路子为己任,秉承"权威性、政策性、导向性、实用性"的办刊宗旨,坚持理论性与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密切关注国家及国防科技工业领域的政策、动态,透析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方向,交流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信息,架设军工经济与地区经济的互动桥梁,为"军转民"和"民参军"服务,构筑和打造有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式发展的舆论阵地。  相似文献   
53.
《中国军转民》2012,(12):79
《中国军转民》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主管、中国和平利用军工技术协会主办的国家一级期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权威性杂志。  相似文献   
54.
本文通过对军转民可持续发展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系统性、一致性的研究,结合对人民为中心、党的领导、依法治国之间辩证关系的理解,从政治经济学层面综合探讨,认为在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如一人的精神传承中,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不断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军转民、民融军、科技创新融合新的发展理念。并结合调查研究,努力探讨了具体的可行性、可成性、可推动具体事业可持续发展方面的方法和建议。为适应新形势、开拓新局面提供可供参考的研究内容。  相似文献   
55.
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是在 1 9世纪欧洲工业革命对世界军事经济领域影响不断增强 ,以及面对西方列强入侵 ,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不断奋起觉醒的历史进程中产生的。在这一思想的形成过程中 ,“立足于外购 ,还是自立于制造“的争论是一逻辑起点 ;“如何制造兵器”的讨论是近代中国军事工业思想的主线 ;对“军事工业向民用工业的转化”的思考则物成了其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56.
国防工业的重构是国防工业深化改革的必然要求。重构的国防工业应是研制、生产军事装备单位的总和;重构的目的在于建立军民互相促进,在国民经济层次上的军民结合;军转民是国防工业重构的关键。在重构的国防工业中,政府是国防工业能力的责任者,企业应依法承担军品任务,对执行合同负责。  相似文献   
57.
庆八一剪纸     
"中国军转民"标识创意及图案说明 整体标识由汉字"军"与"民"交融而成,寓军民互融,和谐共进;又意为地球,寓中国国防事业放眼全球,在保持经济发展与捍卫国防的前提下,突破传统模式,立足于全方位、多元化、自主创新理念,不断深化与世界各阶层、各领域的企业共赢合作,  相似文献   
58.
技术创新产业链是军转民科技园区的基础。鉴于目前我国军转民科技园区缺乏完善的技术创新产业链的现状,必须充分吸纳相关高校、科研院所、企业、机构入住,为形成技术创新产业链奠定基础;培育扶植园区内的龙头企业,加快科技成果的商品化、产业化;吸引、培养和激励各类急需人才;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孵化科技企业、促进信息交流,使技术创新产业链有效地实现知识转化、技术溢出和思想交流。.  相似文献   
59.
2008年11月,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为推进应急救援技术和装备的发展,坚持把应急救援系统、装备和技术的开发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来抓,以苏州江南航天特种车辆技术研究所为核心,以江南航天为依托,通过整合基地内部资源进行组建,成立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应急救援装备江南研发中心。研发中心的成立表明集团公司领导坚定不移地把应急救援装备产业作为一个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行业搞下去的决心,  相似文献   
60.
长期以来,我国同防动员的主要功能定位于战时应战.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大规模战争威胁基本可以排队,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加强非战争军事行动应急动员建设,是新的历史使命赋予国防动员系统的重要职能.我们必须立足现有条件,自觉增强抓好应急动员建设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努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