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4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3篇
  2014年   37篇
  2013年   28篇
  2012年   35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5篇
  2008年   39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3篇
  2005年   25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29篇
  2002年   32篇
  2001年   32篇
  2000年   10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7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17篇
  1994年   2篇
  198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军需装备作为作战后勤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必将要逐步实现装备的三军一体化、单件装备的技术集成、人装集成、各个子系统的集成、装备保障与技术保障的集成、与其他后勤装备、作战装备、指挥网络的集成,从而最终实现综合集成,成为作战系统中一个融合、高效、低耗的子系统,实现保障有力。  相似文献   
22.
综合考虑运输成本、存储成本、回收需求、运输容量等因素,利用多种运输工具为海域岛礁进行周期内的物资补给,是具有时间窗及容量限制的车辆路径规划问题。智能算法为解决这种复杂的不规则优化问题提供了较好的思路。建立了海域岛礁物资补给任务规划数学模型,探索了遗传算法的求解过程,并运用一个实例进行了计算,优化结果表明,方案能节约运输成本与储存成本,同时也满足了物资保障周期的需要,能为科学规划海域岛礁物资保障任务提供较好的参考。  相似文献   
23.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后,河北省军区领导深人‘一线、靠前指挥,全区官兵牢记宗旨、闻令而动,坚持军民联手、军政联控、军地联合、上下联动,在广袤的燕赵大地构筑起严密防线,彰显了新时代国动人的风采,展示了燕赵大地战“疫”的伟力。3月2日上午,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满载价值30余万元的生活和医疗物资车队,从唐山启程驰援湖北,再次紧急驰援疫情一线。自疫情发生以来,河北省军区已组织4批物资援鄂。  相似文献   
24.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在这场阻击战中,安徽省合肥市国防动员系统持续激活动员潜力,在防控一线研战备战、练兵强兵,探索战时国防动员潜力向战斗力转换的新路径,实现国防动员能力在战“疫”中不断跃升。数据真实确保精准动员。此次疫情,最大的困境就是初期医疗防护物资不足。2月8日,驻合肥两家部队医院医疗物资告急,向合肥警备区发来援助请求。  相似文献   
25.
军队支援湖北医疗队3家定点医院,10余个集中隔离点,30余万件医疗物资、500余吨各种物资转送……战斗在疫情中心武汉,他一边对接驻鄂部队,一边协调地方相关部门,各种急需医疗物资第一时间抵达一线,各种生活保障物资精准送达各定点超市供应网点。他就是湖北省军区保障局局长、省军区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毛洪山。  相似文献   
26.
"平时服务、急时应急、战时应战"是当前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建设的一个新课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国防动员工作的复杂性以及信息化战争和我国所面临的多种安全威胁,决定了加强国防动员应急应战一体化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7.
山东省泰安市岱岳区人武部针对今年汛期来得早、来得猛的实际,动员广大民兵预备役人员牢固树立抗大洪防大汛的思想,做到早拿应急预案,早备防汛物资,早练救灾队伍,确保防汛工作万无一失。  相似文献   
28.
有效的供应商激励是提高部队物资采购效益,实现采购目标的重要措施和手段。以激励原理基础,通过分析部队及供应商在物资采购交易中的特点,提出了适用部队采购管理中供应商激励的几种方式。  相似文献   
29.
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先进的物流理论和供应链管理思想应用于装备器材保障中,阐述了建立装备器材筹措供应中心的重要性,构建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装备器材保障体系,设计了基于筹措供应中心的器材保障物流网络和器材保障信息管理,探讨了该模式下装备器材保障体系的运作机制,从而实现了装备器材保障管理的系统性和集成性,提高了装备器材保障的时效性和敏捷性。  相似文献   
30.
军需专业教育诞生于解放战争战火硝烟中。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以及中国特色新军事变革的推进,军需专业教育快速发展,在全面转型中实现跨越。回顾军需专业教育60年光辉历程,总结经验,展望未来,对于实现军需专业教育新的跨越,推动军需建设又好又快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