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6篇
  免费   0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34篇
  2013年   151篇
  2012年   146篇
  2011年   77篇
  2010年   98篇
  2009年   58篇
  2008年   57篇
  2007年   75篇
  2006年   58篇
  2005年   77篇
  2004年   54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4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希望这样为民干好事、干实事的好党员、好干部再多一些。”农八师一四三团职工马金荣在写给团领导的一封信中如是说。今年3月,早春的一场大雪压塌了马金荣家的墙壁,面对雨雪中的残墙断壁,马家上下一筹莫展。这时候,他所在社区的党员干部顶着雨雪及时赶到了。马金荣一家此时感受到的温暖抵御了那场严寒。  相似文献   
152.
刊中报苑     
费名 《兵团建设》2005,(6):32-33
兵团文联启动“双优计划”;农一师:提前完成“十五”计划;农二师:自营经济资金使用有新举措;农四师:2000万贴息贷款倾斜低收入职工;新天干红获特别奖;  相似文献   
153.
“职工是电视机,干部是遥控器。”这曾经是兵团职工面对市场经济迟钝反应的形象比喻。而今,随着兵团农牧团场改革的不断深入.这种迟钝已一扫而去。吃“智力饭”、种“信息田”成为职工的致富法宝。农五师八十九团的农工们凭着活泛的头脑,主动闯市场、奔小康的故事足以印证这一转变。  相似文献   
154.
谱写新世纪屯垦戍边事业的新篇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锦涛 《兵团建设》2004,(12):48-50
我这次到新疆来,主要是考察了解新疆实施西部大开发、维护社会稳定和加强党的建设的情况。既然到了新疆,就一定要到生产建设兵团来。8日,我们在哈密,看了兵团农十三师几个团场的节水农业开发项目。今天又到石河子市,参观了周总理纪念馆和军垦博物馆,考察了农八师的高新农业示范区、天业集团。广大兵团战士以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  相似文献   
155.
新疆赛里木现代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地处新疆博乐市,毗邻美丽富饶的赛里木湖和亚欧大陆桥桥头堡中国两端的阿拉山口口岸,是一家主要从事农业高新技术产品研究开发,以棉花生产,加工,销售和农作物新品种的培育,销售为主营业务,集科,农、工、贸于一体的农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  相似文献   
156.
157.
“远方的客人快下马,请你尝块哈密瓜……”听着这甜美酣畅的歌声,定会勾起你对那片古老而神秘土地的渴望。在巍巍东天山喀尔里克山的雪岭冰峰下,在历史上被视为“西域襟喉、嘉关锁钥”的地方、就是新疆的门户哈密。兵团农十三师就屯垦于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58.
50年来,兵团在履行屯垦戍边使命的实践中,始终坚持把国家的最高利益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作为判断是非得失的标准,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自觉性和责任感;始终坚持把发展壮大兵团,致富职工群众作为工作目标,进一步稳定职工队伍,不断巩固壮大屯垦戍边的群众基础;始终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不断增强屯垦戍边的经济实力;始终坚持把思想文化建设作为屯垦戍边的重要内容,不断为屯垦戍边提供有力的政治保证和精神动力。在新的形势下,兵团要适应不断发展变化着的国际国内形势要求,结合实际,与时俱进,在理论上不断丰富屯垦戍边的内涵,在实践上不断探索和创新兵团屯垦戍边的有效实现形式,以新的经济发展思路和措施实现兵团经济超常规、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59.
在祖国的西北边陲,有一支不穿军装、不拿军饷、永不换防、永不转业的254万人的特殊部队。50年来,为了西部边疆的繁荣和稳定,为了祖国的安宁与领土完整,他们默默无闻、无怨无悔地在塔克拉玛干和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周围,在环境恶劣的漫长边境地带,改造自然,守土保疆,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人类开发史上的奇迹,为共和国母亲奉献上了赤子的一片忠诚。  相似文献   
160.
吕国柱 《兵团建设》2004,(12):38-38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尤其是农牧团场在落实兵团“1 3”改革文件中,随着生产资料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随着改革的深入和法制的健全,职工关心和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为适应新形势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要求,重构团场与职工的关系,基层民主建设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