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1篇
  免费   0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71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36篇
  2010年   58篇
  2009年   27篇
  2008年   35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3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6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19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6篇
  199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21.
农九师一六六团党委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以深化团场体制机制改革为动力,以改善民生提升幸福指数为重点,以打造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过硬队伍为基础,提振精神、鼓舞士气、凝心聚力,促进团场各项建设目标任务的顺利完成,推动团场建设创新发展。加快团场"三化"建设,推动团场跨越式发展。加快科学发展,统筹"三化"建设,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以城镇化为平台,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环境,使职工群众过上现代文明的城市生活;以新型工业  相似文献   
222.
突破思想束缚,提升发展能力;突破规划局限,提升发展空间;突破工业瓶颈,提升发展实力;突破传统农业,提升发展效益;突破民生改善,提升发展合力党的十八大令农二师二十二团干部职工欢欣鼓舞,也为团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动力。面对难得的发展机遇,如何结合团场面临的新情  相似文献   
223.
兵团粮仓     
农六师奇台农场位于准噶尔盆地东南边缘昌吉回族自治州奇台县境内,全场总人口3.4万人,占地114万亩。2011年,三次产业比为63.1:44.5:19.4。近年来,该场以"调优调精一产,做大做强二产,拓展提升三产"为发展理念,以大招商促进工业大跨越,以农业结构大调整促进农业产业化大发展,以完善设施、凝聚人气促进小城镇大变样,"三化"建设目标明晰、定位准确,经济社会呈现出跨越式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224.
7月10日,一个阳光明媚的日子。笔者来到开都河畔的幸福滩镇——农二师二十二团。一路风景,一路感叹。我们看到,一片片农田碧波荡漾,一座座蔬菜大棚绿意盎然……在二十二团四连的设施农业生产基地,笔者见到了温室大棚种植大户王治平。说起大棚种植技术、管理和市场行情,他头头是道。  相似文献   
225.
农一师、阿拉尔市传承发扬三五九旅精神,大力发展新型工业化,阿拉尔工业园区形成了科技含量高、资源循环利用、可持续发展的模式。2011年,园区实现产值25亿元。  相似文献   
226.
魅力绽放     
肖海燕 《兵团建设》2012,(Z2):114-115
农四师七十八团地处伊犁哈萨克自治州特克斯县境内,由阿热勒农区、库西台牧区、驻县社区及位于伊犁河南岸的六连组成。团部驻地阿热勒镇,距特克斯县城5.2公里,距伊宁市127公里。该团农业资源十分丰富,阿热勒农区盛产蛇果、红富士、红星、首红、金冠、树上干杏等果品;六连与都拉塔口岸相邻,主要以种植食用葡萄、酿酒葡萄等为主;库西台牧区拥有广阔的草原,是该团天然畜产品生产生态养殖基地;驻县社区位于特克斯县城中心,拥有土地352  相似文献   
227.
有话直说     
承诺也要讲"有效期"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领导干部有的不考虑本部门、本单位实际情况,"信口开河",由于客观条件的制约,期到事不成;有的工作缺乏计划,"信马由缰",承诺期内工作干到哪算哪,办成什么样算什么样。凡此种种,到头来干部失言、群众失望,致使领导干部的信用出现危机。  相似文献   
228.
姜蒙  姜莉 《兵团建设》2012,(6):14-15
正从"马家花园"的兴衰到军垦战士进驻草湖,农三师四十一团经历了历史的烟云。从"军垦第一犁"的辉煌到后来的举步维艰,四十一团经历了跌宕起伏的艰难发展之路。几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草湖人,在荒原、碱滩、沼泽、戈壁中开荒造田,一点一点地把根扎进了草湖的土地。四十一团是国家级贫困团场,历史欠账多,多年来背着沉重的包袱,艰难前行。然而,坚强的草湖人一直在积极探索,通过调整种植业结构、发展城郊经济,努力改变职工群众的生活。虽然距离全面脱贫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生活在草湖的人们,已经看到了春天来临的  相似文献   
229.
今年,广西桂林市兴安县人武部将该县高尚镇灵龙村作为定点扶贫帮困村,与镇村干部一起结合该村实际研究确定了"一面扶经济、一面扶教育"的帮扶工作方针,以及"发展科学种养、做强特色农业"的脱贫致富思路,到县新农村办和扶贫办协调争取相关经费和项目,目前已筹集资金10余万元和水泥80吨用于该村脱贫建设;部领导每人资助1名贫困生,其他干部每两人资助1名贫困生,全体干部职工最近还为该村小学捐献资金  相似文献   
230.
他通过努力学习,正确掌握和运用农业科学技术,积极调整种植结构,走出了一条靠发展效益农业致富的路子。2005年,在县委组织的“致富增收大擂台”活动中,他在全镇一举夺魁,被县委授予“致富能手”称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