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59篇
  国内免费   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9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6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1.
飞网构型设计对提高空间飞网系统的展开抓捕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用小弹性模量分析方法对空间飞网构型优化设计问题进行研究。以绳网中内力分布均衡性为优化目标,选取飞网抛射过程中最大受力时刻为研究工况,赋予绳索单元极小弹性模量,进行静力学计算,并以变形后的结果为初始条件进行迭代分析。优化结果表明,绳网中的内力分布随迭代步数的增加而更趋于均匀。在不改变绳网拓扑结构的前提下,所建立的优化设计方法为空间飞网构型优化设计提供了一种参考途径。  相似文献   
12.
针对未来空战中航空集群协同无源时差定位编队构型确定问题,提出了一种确定三机协同无源时差定位最优编队构型的方法。分析了确定集群编队构型的基本原理;归纳了4个三机编队构型决定因素:主辅机相对位置、基线夹角、基线距离以及主辅机高度差;将定位区域范围和定位距离作为衡量集群无源定位编队构型优劣的指标,并进行了仿真计算。仿真结果表明:在火控引导阶段,当采用主机在后、辅机在前,基线夹角为150°,基线距离为60 km~80 km,主机与目标同高度且主辅机之间高度差为±(1-2)km的编队构型时,三机协同无源时差定位编队构型为最优。  相似文献   
13.
为系统性地给出数字图像不变矩一般性构造方法及对不变矩稳定性进行分析,通过采用复数矩作为描述数字图像识别特征量的方法,研究了复数不变矩所具有不变性的约束条件及其与几何不变矩间的关系,推导出了复数不变矩构造定理,并以在工程应用中的低阶复数不变矩为例对复数不变矩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复数不变矩构造数字图像特征量具有很好普适性和稳定性,对于图像目标识别特征的描述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4.
针对不同干涉基线约束下的最优Halo轨道编队构型设计方法展开研究。以Richardson关于Halo轨道的三阶近似解析解为基础建立同一轨道上两航天器编队的相对运动学模型;以平动点为质心的旋转坐标系为基准构造与编队主航天器和观测目标相关的旋转坐标系,并在此坐标系中给出不同于二体问题的干涉基线计算方法;以满足基线约束下观测时间最长为目标给出最优编队构型设计方法。最后,以绕日-地L2点的Halo轨道为例对上述编队构型设计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仿真验证。  相似文献   
15.
在经典GI/M/c排队中引入部分服务台同步多重休假策略,利用拟单生过程和矩阵几何解的方法,求解系统的稳态队长分布及其条件随机分解。  相似文献   
16.
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气动性能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具有高的升阻比,乘波构型被认为是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重点参考外形.考虑到高超声速条件下严重的气动加热问题,乘波构型的尖锐前缘需要进行钝化处理,其表面流动特征及气动性能也随之发生变化.基于参考弹道,本文分析了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沿飞行轨迹的表面流场特征,并对其在典型飞行工况下的气动性能开展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对于采用乘波布局设计的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其驻点流动存在三维效应,不能简单视为球头或圆柱绕流;钝化可以缓和严峻的受热形势,同时对其气动力性能造成影响:在2cm钝化半径条件下,其升阻比下降12.34%;高超声速滑翔飞行器的表面受热存在明显的分区特征,不同区域可采用不同的防热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对从一种水生贝类软体动物中分离的3种单一成分抗肿瘤糖蛋白T,V,Y3进行了体外抗肿瘤活性,等电点,氨基酸组成和糖苷键类型分析,结果表明T,V的抗肿瘤活性,等电点,氨基酸组成比较相似,而3则与T,V有较大的差异,T,V由O-型糖苷键构成,而Y3可能由N-型糖苷键构成;糖苷键类型的差异与三者在等电点,氨基酸组成,层析行为所表现的差异类似;蛋白质糖苷化修饰形成糖蛋白与蛋白质中的丝氨酸,苏氨酸,天冬酰胺含量有密切的关系,但糖苷键类型不取决于丝氨酸,苏氨酸与天冬酰胺的相对比例。  相似文献   
18.
仿生机器人运动建模与控制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几何方法在仿生机器人运动建模和控制中应用的最新成果,探讨了在统一框架下处理多种机器人运动问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采用计算机仿真实验和实装对抗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完成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的评估。首先推导了绕射数学公式,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实验。通过实装对抗试验检验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效果,通过比对分析仿真结果和实装对抗试验数据,结果基本一致,证明了采用的评估方法科学可行,给出了屏蔽网遮挡低仰角电磁干扰的效果。  相似文献   
20.
采用耦合求解N-S方程和Euler刚体动力学方程的数值模拟方法研究80°后掠三角翼摇滚特性,讨论机翼前缘构型和滚转轴位置对三角翼摇滚特性的影响。N-S方程的离散采用Roe格式和含双时间步的LU-SGS方法,刚体动力学方程的离散采用二阶精度的差分方法,通过交替求解流动和运动控制方程组的耦合策略,模拟80°后掠三角翼自激摇滚的非定常过程。针对转轴安装于上表面的细长三角翼,研究前缘上削尖、下削尖和双面削尖三种构型的翼摇滚特性,分析前缘构型对摇滚振幅及分岔攻角的影响。考虑到上削尖和下削尖构型在翻转后相当于前缘构型互换但转轴位置不同,进一步考察了滚转轴位置对三角翼摇滚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的攻角下,三种不同前缘构型的三角翼均能形成大幅自维持的摇滚现象,其中上削尖前缘的三角翼振幅最大,双面削尖前缘次之,下削尖前缘三角翼振幅最小;攻角增大到30°以后,双面削尖和上削尖前缘的三角翼会发生翻转现象,翻转180°以后维持等幅振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