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0篇
  免费   53篇
  国内免费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2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7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21.
122.
胡文俊  何木军  胡庆荣 《国防》2014,(10):55-55
江西省南昌县人武部在今年的征兵工作中,严格按照新兵政治考核的有关新规定和新要求,把好应征青年政治考核的每一道关口,切实为部队选好优质兵员。该部针对当前外出打工、异地就读、人户分离的应征青年较多的情况,从公安、教育、民政等部门抽调一批责任心强、政治觉悟高、业务素质过硬的人员到政治考核组。  相似文献   
123.
为研究气液分离器内使用的折板式捕雾器的流场特性及排液槽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流体动力学计算软件Fluent,采用Low-Re Stress-Omega模型和DPM两相流模型,对捕雾器气液两相流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安装排液槽前后捕雾器内流场,分析了排液槽对捕雾器流场速度、液滴运动轨迹的影响;发现排液槽能大幅提高捕雾器的除雾效率,10μm以上液滴基本能够全部去除,但是也会使除雾器压降急剧增大。最后研究了排液槽主要结构参数——折弯直径和长度对捕雾器性能的影响,发现增大排液槽折弯直径和长度均能增加除雾效率,但同时也会增大进出口压降。  相似文献   
124.
分别使用孔径为0.22,0.45,0.8,1.2,2,5μm的滤膜对喷气燃料进行过滤,测量过滤后的颗粒污染度、电导率和水分离指数,并分别在沙保氏培养基上进行真菌培养;对使用0.45μm滤膜的喷气燃料测量其过滤前后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等理化性能指标。结果表明:经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颗粒污染度小于7级,满足洁净度要求,且喷气燃料中的微生物孢子被除去;经1.2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水分离指数增大;经0.45μm及以下孔径滤膜过滤的喷气燃料电导率降低到50 pS/m以下,低于标准要求;经0.45μm滤膜过滤前后喷气燃料的闪点、冰点、铜片腐蚀和实际胶质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25.
针对弹道中段多目标回波信号分离的问题,提出了基于联合时频滤波的多目标信号分离算法。该算法先对多目标回波信号进行自相关处理和峰值提取,得到目标信号的周期,接着用该周期对回波信号的Gabor变换和PWVD变换结果进行分段,然后将各段时频图相乘,获得新的时频支撑域,最后用新的时频支撑域对回波信号进行时频滤波,克服了交叉项的干扰和时频聚集性不高的缺点,分离出了不同周期的目标信号。仿真结果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26.
从相对运动的角度对滚转发射时机弹分离轨迹进行仿真,通过评估滚转发射时的机弹分离品质,知道机弹分离安全研究将是滚转发射时需要重点解决的技术难题,武器系统与导弹总体设计人员需要进行更深入的研究,确保载机在超机动发射时机弹安全分离,使整个武器系统以良好的性能形成战斗力。  相似文献   
127.
由各类侦察、干扰、探测、通信信号构成的复杂信号盲源分离是侦干探通一体化系统接收信号处理的第一步,对盲源分离准确度要求更高。传统独立成分分析的盲源分离方法,存在容易求得局部最优解、分离性能较差等缺陷。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改进鸽群算法的复杂信号盲源分离方法,通过在鸽群算法的地图和指南针算子中添加位置因子,以及在地标算子中添加压缩因子2种方式,平衡了算法前期全局探索能力以及后期局部搜索准确度,解决了易陷入局部最优以及早熟收敛的问题,提升了算法的寻优能力,同时该算法在收敛速度上也有所提升。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低噪声和高噪声情况下均能较好地分离出复杂信号,对比传统独立成分分析的方法,具有更好的分离性能和收敛速度。  相似文献   
128.
针对盲扰信分离技术在含噪混合条件下分离效果差的问题,文章采用经验模态分解和小波变换联合的降噪技术进行分离前的消噪预处理,研究了联合降噪的三种模式,分别对其降噪效果进行了仿真分析,得到了一种较好的联合降噪模式。将该模式与无噪环境下的盲分离算法相结合,弥补了经典盲源分离算法处理含噪混合盲扰信分离的不足。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在一定范围的低信噪比条件下,能够从含噪的混合信号中恢复出通信信号源。  相似文献   
129.
一等奖(3名):李慧,沈越泓,陈士周.信源数动态变化的一种稳健超定盲分离算法(2—1);李海源,覃光成,吴泽民,田畅.基于预测的战场态势感知信息分发机制(1—1);颜伟,蔡跃明,陈华梁.多播中基于网络编码的协同ARO协议分析(3—1).二等奖(6名):李兴卫,王华力,孙磊,张磊.智能天线DBF算法可重构的SCA设计及其仿真实现  相似文献   
130.
利用多相码雷达信号在某个分数阶域内呈现多个间隔相等的冲击这一特性,提出了一种基于分数阶Fourier变换的多相码雷达信号分离算法,首先将混合信号以特定的旋转角作分数阶Fourier变换,然后通过窄带通滤波器抽取多相码雷达信号,去除大量噪声和其他干扰信号,最后再经过分数阶Fourier反变换,恢复出时域的多相码雷达信号。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计算量小,分离效果好,可实现较低信噪比下的多相码雷达信号分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