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6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研究了反助推段弹道导弹的天基载EKV拦截打击平台的轨道选择及构造问题.根据建立的弹道估计状态转移矩阵、平台拦截能力以及弹道导弹发射点位置参数等相关信息,确定了天基载EKV反导拦截打击平台的轨道属性参数.该模型可以为研究及建设天基载EKV反导拦截打击平台相关问题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2.
等截面隔离段中激波串结构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二阶TVD格式的有限体积法偶合Baldwin Lomax代数湍流模型求解雷诺平均Navier stokes方程 ,数值模拟了二维矩形等截面隔离段中的流动现象 ,很好地模拟出由激波 /附面层干扰所形成的复杂的激波串流场结构。计算结果与国外有关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03.
104.
以聚乙二醇单甲醚、丁二酸酐、4-氨基苯乙酮、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为原料合成了以聚苯基喹啉(PPQ)为硬段、聚乙二醇(PEG)为软段的"刚棒—线团"两嵌段共聚物PPQ b PEG,通过IR、1H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 b PEG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Q b PEG(d)的热稳定性高,PPQ b PEG起始的分解温度为250℃,在250~400℃失重很少,其失重率小于5%,在400~600℃才迅速失重,到620℃时彻底分解。  相似文献   
105.
考虑航行体大范围转动,根据哈密顿原理推导了超空泡航行体在一次近似模型变形下的刚柔耦合动力响应方程,定性分析了其与零次近似模型下方程的区别,并对方程进行了定量计算。结果表明:一次近似模型相比零次近似模型下的横向振动方程,刚度矩阵项增大;所推导方程能够用于定量分析和直观描述超空泡航行体刚柔耦合下的变形。  相似文献   
106.
著名早期革命家于方舟的故里天津市宁河县,历来有着爱国拥军的优良传统。在战争年代,这里的人民踊跃参军支前,曾写就了“每三人就有一人走上战场,每十户就有一人为国捐躯”的壮丽  相似文献   
107.
舱段兵阿福     
江山 《政工学刊》2012,(1):14-15
初识阿福,缘于南海舰队政治部陈俨副主任拍摄《彭福林——"广州"舰舱段兵》肖像作品,在护航编队"凝眸亚丁湾"摄影展展出。阿福一副憨厚老实的模样。老实的阿福,长得老气,脑门发亮,头发疏松,还理了一个短寸。才20出头,倒像30好几。还好,入伍4年,没继续发展。"刚上舰的时候,大家相互不  相似文献   
108.
助推段反TBM装备发展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宏  张琳  王君  张国礼  刘晨 《现代防御技术》2012,40(4):21-22,24,26,66
根据战术弹道导弹射程与助推段发动机关机高度和关机点距发射点斜距的关系,比较了2种周边国家和地区的战术弹道导弹助推段发动机关机数据,通过设想的反导武器,分析了对这2种战术弹道导弹拦截的可行性,结合可行性分析结果,提出助推段预警、指控、拦截等反导装备的发展构想。  相似文献   
109.
在实弹射击中,一般将迫击炮座钣与水平地面构筑成20°角左右,从而使座钣更加稳固,以提高射击精度。为探究身管与座钣在实弹射击中的最佳配合角度,建立了某型82 mm迫击炮与土壤刚柔耦合的有限元模型,对装药号为4号,射角分别为50°、60°,座钣与水平地面分别成10°、20°、30°的6种工况,基于显式求解器进行发射动态响应分析,得到6种工况下迫击炮一发射击时射角的相对变化曲线。在其他发射条件一致时,发现座钣与身管的角度越接近90°,迫击炮射角相对变化量越小,当座钣与身管角度达到90°时,射角相对变化量也达到最小值,此时的射击精度最高。该研究结果对迫击炮的可靠使用、发射动态响应研究和相关辅助装置设计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