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45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篇
  2024年   18篇
  2023年   33篇
  2022年   27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3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26篇
  2015年   31篇
  2014年   144篇
  2013年   204篇
  2012年   260篇
  2011年   205篇
  2010年   175篇
  2009年   194篇
  2008年   178篇
  2007年   197篇
  2006年   220篇
  2005年   219篇
  2004年   108篇
  2003年   177篇
  2002年   99篇
  2001年   92篇
  2000年   3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7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51.
近年来,内蒙古满洲里市人武部党委"一班人"积极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紧贴使命任务,狠抓民兵预备役建设,为驻地经济发展创造了和谐安定的环境。强化职能意识,注重把武装工作的关注点由抓  相似文献   
52.
学生军训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青年学生综合素质的有效方法,也是国家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53.
装甲部队的创建是军队建设史上的重大军事创新成果,它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陆战变革,并成为机械化军事革命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建军指导思想的巨大差异,两次世界大战之问英法德三国装甲部队的建设走过了不同的道路,表现出不同的特点,产生了不同的经验和教训,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初期战局产生了重大影响,给后人以重要启示:军事改革与创新的先决条件之一,是建立一种适合于改革与创新的组织环境与军事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54.
本文是全军编委会主任、总政治部副主任刘永治在2009年1月9日全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的讲话摘要.讲话概括总结了全军编委会自1993年召开第二次会议以来,在军委的领导和关怀下.在各级编委会的大力支持下,取得的显著成绩,积累的宝贵经验,以科学发展现为指导,对全军军史编研工作的创新发展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相似文献   
55.
一次性筷子,顾名思义就是吃饭后扔掉的筷子。只用一次,不用第二次。在饭店、食堂吃饭时会经常见到。目前,日常生活中一次性的厨品很多,如一次性杯子、一次性衣服、一次性牙刷等。近来,美国的军事理论界提出了"一次性作战理论"的口号,强调一种作战理论只能指导和运用于一次作战实践。随着军事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作战理论的更新周期大  相似文献   
56.
新世纪新段,随着新军事变革的深入推进、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非传统安全威胁日益凸显,国防动员建设既面临着良好的发展机遇,也暴露出一些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认清形势任务、理清建设思路、创新发展理念、把握特点规律、抓好工作落实,在新的起点上推进国防动员建设创新发展,是一项需要认真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7.
提高国防后备力量应对多种安全威胁、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的能力,必须着眼使命任务要求,把握客观需要,科学筹划设计,理清具体思路.作为边防省军区.现实和潜在的各种安全威胁因素更为复杂,国防后备力量可能担负的军事化任务更加多样,必须紧紧围绕任务,从客观实际出发,统筹处理好"五种关系".  相似文献   
58.
邢建华,1955年3月出生,1970年12月入伍,历任济南军区司令部动员部参谋、处长、副部长,2003年12月任动员部部长、军区国防动员委员会综合办公室主任。他从事动员工作20余年,工作刻苦勤奋,自我要求严格。特别是任现职以来,注重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实践,为推动战区国防动员和后备力量建设科学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59.
徐有芳 《国防》2002,(9):4-5
国防维系民族安危。建设强大的中国国防,是中华民族的宏伟事业,是每一位中国公民应尽的责任。在我国的国防建没中,地方各级领导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下面选登的省委、省政府领导同志的文章,既反映了作者对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理论思考,也反映了他们对国防建设的关切之情。  相似文献   
60.
苏志荣 《国防》2002,(1):31-33
人民武装动员建设是实施人民战争的基础,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特别是对夺取战略主动权将产生重大影响。为适应战争形态由机械化战争向信息化战争发展的需要,军队建设实行跨越式发展已成共识,人民武装动员建设实行跨越式发展也势在必行。然而,当前人民武装动员建设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